“就算擴兵之事屬實,那吳巨為何如此操之過急,難道一些山匪就能攪亂荊州嗎,秭歸才一千匪兵,加上新募集的也才兩千,就算江陵有三千郡兵,全部加起來也不過五千人,他吳巨拿什麽和襄陽數萬精兵抗衡?"
“倘若賊人以公子為人質要挾鎮南將軍呢?吳巨當日率兵撤離,將大人丟給匪兵說不定就是這個目的,一旦大人落入山匪手中,再接連攻陷夷陵,便可坐擁兩城並以大人性命要挾,那鎮南將軍便不敢輕易進兵兩縣,他吳巨再以剿匪為名大肆募兵,等到時機成熟,便登高一呼,數縣連成一片,到那時就怕蔡瑁大人甚至鎮南將軍親至也無可奈何!”
“……如此說來,是我壞了他的好事?”劉琮仔細想想張博分析得也有道理。不然很難解釋為什麽當日吳巨不救自己而是徑直回了夷陵,隨後更是脫離戰場回兵江陵。隻是吳巨奸計沒有得逞勢必處處還在防範自己,這張博與他有奪妻之恨倒也是個幫手。
“大人,不得不防啊!”見到劉琮有點動心,張博便接連曆數吳巨之害,其實不用張博說,劉琮也知道萬一南郡真落入吳巨之手,自己和劉表將會麵臨怎樣的窘境。
難道這張博真是一心為公?劉琮有點摸不準了,不過他提供的這些線索倒是可以讓劉琮做點文章了,就算扳不倒吳巨,也能讓吳巨從南郡太守的位置上滾蛋。
但如果張博所言全是為了自己開脫,自己貿然行動豈不是壞了名聲;若是張博所言屬實,那吳巨豈能坐以待斃?
當晚張博還列舉了種種可疑現象,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希望劉琮能夠相信吳巨謀反是真,劉琮也不知道該相信張博好還是不相信好,隻得應付著將張博送走,一個人在房間裏來回踱步,卻是無法入睡。
如果張博能有更多的證據,那吳巨肯定是死路一條,那樣一來南郡太守的位置倒是空出來了,劉琮平匪有功,又是南郡都尉,機會自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