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我這些想法帶給嶽父大人,這事絕不強求,如果嶽父大人願意替我挑這個重擔,我便可放心對付曹操。”
劉琮說了表麵上的兩個理由,但更深層次的原因,他也不方便說給蔡琳聽。昂蔡瑁自己去領悟。在劉琮的計劃裏,蔡瑁如果想要保持中立,江夏確實是個好去處。坐山觀虎鬥!劉琮勝便按劉琮之要求建設江夏。劉琮敗則舉兵投降曹操即可,這樣曹操為了得到江夏也不至於屠戮襄陽。
但劉琮的另外一個想法便是,荊州兵力有限,與其讓蔡瑁呆在襄陽,到時候又指揮不動,不如及早換防。自己和黃祖還算有所交情,當然黃祖也不是投降派,要投降,早投降孫權了。當然最重要的是黃祖沒有私心,劉琮還救過他們父子。
對付曹操不一定要在兵力上勝過他,但自己內部必須團結一致。蔡瑁雖然是自己的嶽父,但劉琮寧願相信黃祖。
蔡琳見劉琮說得鄭重其事,便點頭答應。這是也隻有蔡琳去說不叫好,成便成了,不成劉琮還有挽回的餘地。
蔡琳次日回娘家便將劉琮的話轉給蔡瑁,同行的還有蔡夫人。
“這小子,屁股還沒坐穩就要趕我走?”初一聽,蔡瑁火冒三丈。
蔡琳連忙將劉琮的後續計劃說了出來。
“他要幹什麽,江夏是常年交戰之地,要如何繁華勝過襄陽?”蔡瑁反問道。
“那也不一定,聽琳兒說,如今的江陵城就不錯,琮兒到江陵不過短短三年而已。江陵就已經堪比襄陽了,而且人心歸附,豐收連年。若是與東吳結盟,黃祖父子確實不適合繼續呆在江夏。”
“可是如果我離開襄陽,那又要何時才能重返今日之地位?”蔡瑁確實不甘心,劉表執政時他是鎮南大將軍軍師,如今去江夏,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太守。
“夫君說了,平南將軍以下任你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