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七月,劉琮可以說是度日如年,每日除了在現場緊張的督促軍民修建城牆和防禦工事外,就是密切的關注曹操的動向。錦衣衛和其他的情報人員幾乎每天都有從北方回到襄陽報告的。
劉琮記得曆史上,曹操從建安十三年春開始訓練水軍,準備南征劉表,至七月才出發。經過半年時間,準備應該說是很充分的。但七月出發,八月劉表病故,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曹軍還沒有到荊州,九月,曹軍才開到新野,這中間沒有發生過大的戰事。曹軍行進速度之慢讓人生疑。
慢慢地行軍,可能有三個原因。其一是曹操故意的,反正自己兵力極強,走慢一些更容易引起敵人內部震動和混亂;其二,曹軍數量太大,消耗太大,確實行走不快;其三,曹軍士氣不旺,戰士不願南征。
曹軍後來輕騎追劉備時,一日行三百裏,算是最快的速度。劉備攜民而行,日行十餘裏,算是最慢的速度。大致估算一下,正常的行軍速度應該是每日一百裏到二百裏左右。從許昌出發到襄陽,怎麽走,也會在一個月之內到達。曹軍士氣不旺是主要的原因。
而士氣不旺,也可能有幾個原因。不願意平白無故地打仗送命是其一,對南方天氣水土有顧慮是其二。我們讀一讀賈誼和王粲的作品,就可知漢代中原人對南方天氣水土的恐懼。
除了赤壁之戰外,三國時期好幾次北軍南征,都遇到了這個問題。曹操、曹丕等幾代人的南征都是無功而返。士氣不旺這個原因,後來都在諸葛亮周瑜等智謀之士的預料之中。可以說赤壁之戰,曹軍從娘胎裏就帶著先天疾病。
劉琮也深信這個理由,這幾日和諸葛亮探討對策時便談到曹軍士氣問題。兩人一直認為隻要首戰不潰敗,與曹軍耗住,曹軍將士士氣必定還會進一步下降,到時候曹操再厲害也可能無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