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將末,吳興城內上上下下或然顯得熱鬧起來,端午降至,這樣的節日在晉朝可是大事。下至佃農販夫,上至太守士族,都在為這這個節日的到來而做準備。
韓家上上下下也在為端午做準備,婢女們都忙著準備新衣服,包粽子,割艾枝。小廝們則搬出往年的龍舟,打磨一新,抹上桐油在陽光中曬幹,準備龍舟賽。
韓暮從大家的口中得知,每年的端午節,吳興每個士族大家都會組建一支龍舟隊競賽。勝利的士族大家則象征著今年的家運大好,而且太守還會給獲勝者頒發匾額,披紅掛彩。這些象征意義上的獎勵其實沒什麽,士族間看重的是名聲和實力。在端午節上展示實力、出風頭、成焦點,正是每個世家的終極目的。韓家隻在七年前拔過一次頭籌,那時候韓暮還是個剛剛脫掉奶味的垂髻小童。
韓暮本來對這些沒什麽興趣,二十一世紀來的人對節日基本沒感覺。但是上上下下的氣氛感染了他,特別是韓老爺,最近兒子出名,老懷暢慰,家族振興有望,所以特別希望今年能好好熱鬧一番。韓暮為照顧老爺子情緒,也就參與了進來。
一旦參與,他便盡心盡力的融入進來。
先從挑選韓家龍舟隊的隊員著手,韓暮挑選的並不是膀大腰圓的大漢,而是十八名瘦小精幹的夥計。他們清一色都是為韓家砍柴燒炭的樵夫,瘦是瘦了點,但身體靈活,臂力持久。用韓暮的話說就是:你別看我瘦,我骨頭縫裏長肌肉。
掌舵的人選,韓暮打算親自上陣,水上快艇都不知道玩過多少回了,這點小事相信自己還是能勝任的。
最後想要奪冠的的最關鍵因素是龍舟,韓暮對自家的龍舟做了稍許的改良,將船頭的龍首前方做了個流線型的木罩,刷上花紋後嵌在寬大的龍脖子處,還能露出龍首。既不影響美觀又減少了阻力。並且在船身兩側加上兩條薄薄寬寬的導流板加強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