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趙榛想到二人的兵變,不禁搖搖頭。劉、苗二人想逼趙構退位,其實他們都想錯了,難道趙構退位了,他們的矛盾就能解決?主戰、主和兩派大臣就能齊心協力?大宋國祚就能轉危為安?他們就能保命?不可能!
皇帝趙構一心拒絕抵抗,堅決低三下四的想求和,哪怕當金國的兒皇帝也成。將士們的耐心終於到了極限,於是就有別有用心者,開始策劃發動兵變,逼迫皇帝趙構退位,脅迫趙構。
信王趙榛很一直都注意南麵的情報,加上他們在南麵布置的眼線,其中一個眼線還是趙構的侍衛親兵。不過,現在這個侍衛親兵因為對趙構一味投降而不滿,所以也參加了這次兵變,所以他向信王趙榛的人透漏了這一消息。
“此時的苗傅和劉正彥認為,此次兵變是他們崛起的最好機會。信王千歲,這次機會,我們也萬萬不可錯過。”張可濤呼吸急促,神情很激動。
“兵變發生之後,皇統由誰來繼承,還存在爭議。苗傅和劉正彥與勤王大軍兩派極有可能爆發激戰,臨安揚州十有八九要亂。揚州一亂,必然劇變,趙構自顧不暇,急切間根本無法調動大軍迎戰金軍。信王義軍必定無法實現合擊金兵的願望。”
馬擴稍加沉吟,問道:“你的意思是讓信王去繼承大統嗎?”“是的。”張可濤說道:“皇帝位置隻有信王殿下才有資格做,我認為信王殿下因該帶大軍南下,爭取這個皇位。”
信王趙榛笑了笑,說道:“不必了,苗傅和劉正彥必敗。我那個九哥可是個軟骨頭外加白眼狼,而且說話從來不算話。苗傅和劉正彥抓住他的時候一定什麽條件都答應。完了便會秋後算賬。而且,苗傅和劉正彥雖然是為了私人怨憤而兵變的,但是畢竟還是心存大義的。他倆絕對不會殺了趙構,勤王軍一來,必定和平解決。到時候我那皇兄必然將二人誅殺。我去了,徒增趙構殺我的機會。而且還降低了我的聲名,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