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過後,趙東升相繼召開了八大部的部門會議,布置新一年的任務。
對於技術部來說,這次會議具有重要的意義,趙東升對技術部的職能進行了細分,在技術部下麵成立了電子部和機械部兩大部,這意味著技術部開始向專業化發展。
其中,技術部主任孫勇兼任電子部部長,技術部副主任楊德華兼任機械部部長,兩人皆是科班出身,學術底蘊濃厚。
電子部和機械部成立後,趙東升向孫勇和楊德華下達的第一個任務不是展開研究工作,而是讓他們帶著各自的手下去聯係昔日的同學或者同事,將他們請來電器廠工作。
為此,趙東升提供了優厚的福利待遇,一旦被電器廠錄取,那麽不僅薪酬按照南方一線大城市來,而且提供一套一百平米的住房,如果有人研究的課題通過技術部審核的話,還能提供相應的研究室和科研資金。
趙東升的這個行為後來被人們笑稱是“挖牆角行動”,由於八九十年代國內的科研機構和大學院校的福利待遇普遍不高,因此趙東升提供的優厚待遇著實吸引了一大批的科研人才。
對於當時科研人員所麵臨的困境,社會上曾經流傳著一個形象的說法,那就是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真實反應了科研人員的生活境況。
孫勇和楊德華等人知道趙東升采取這種措施是求賢若渴,不過他們對趙東升所承諾的那些福利待遇感到沒譜,電器廠現在是什麽狀況大家心中都很清楚,薪酬什麽的姑且不說,單說房子,就連趙東升還住在單身宿舍,拿什麽給那些招來的科研人員?
趙東升知道大家心中的擔憂,於是信誓旦旦地告訴大家,市政府會幫忙解決科研資金和房子的問題,進而打消了大家的後顧之憂,畢竟古連成對電器廠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