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鄭之我是鄭克臧

2.殿議

雖說東都明京承天府才算台灣真正的首府,但事實上鄭氏一族所居住的安平鎮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台灣政治中心,而這座以荷據時期大員熱蘭遮城改建的古堡內朱錦理政的銀鑾殿上,此刻早已經是一片人頭攢動,幾乎所有的明鄭政權的文武高官盡數齊聚於此。

左首第一個站的是日後被民間奉為天地會創立者的通奉大夫、谘議參軍、監軍禦史陳永華,不過和民間傳聞中能文能武的陳近南形象相比起來,年近四十的陳永華的真實麵貌卻一如循循儒者。而且陳永華之所以能被人尊為“鄭氏諸葛亮”也隻是因為其長於內政而已,明鄭方麵的軍略用間其實跟他渾然沒有關係。

陳永華的身邊則是吏官(注:相當於吏部侍郎)洪磊,洪磊是朱成功部將洪旭之子,洪旭當年對鄭經有保全之功,因此承蒙父蔭,洪磊今日也算得上明鄭方麵的中樞重臣了。

洪磊的邊上是戶官楊英及他的同宗兄弟工官楊賢,二楊都是戎鎮出身的老行伍,脾氣向來火爆,又枝器連生,平日裏就是同儕也不願意輕易跟他們起了紛爭。

楊賢的身邊是刑官柯平和禮官葉亨,這兩人也是鎮將的出身,平日向來交好,不過葉亨的身子骨最近幾年大差,柯平也年過五旬,因此估計去職也在朝夕之間,之所以現在還留在堂上,不過是朱錦優容老人而已。

站在文官這列最後一人,其實是陳永華的侄子、兵部讚畫陳繩武,作為朱錦在軍政上的真正助手,他雖然因為資曆太淺沒有辦法立時升任兵官,但他此刻能站在殿上與老一輩並肩正說明了他在朱錦心目的地位,有了這份寵信做保證,他的升遷也是早晚的事。

和陳永華相對而立的位置原本是五軍戎政周全斌的,但周全斌因為朱錦在處理鄭泰一事上的不冷靜而不得不投降清廷,因此這個位置就空了下來,至於誰能站在這個位置上,鄭軍各鎮大將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