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鄭之我是鄭克臧

12.毛丁和梁頭

“(永曆二十八年)十一月,周主吳三桂遣禮曹員外周文驥聘於鄭經。

三桂既反,國號周,遣使齎帛書入東寧會師,鄭經令推官陳克峻與副將陳文煥報之。三桂複遣禮曹錢點通問。值耿、鄭構兵,點回報三桂。三桂乃遣文驥解和,大意以「同室操戈、貽笑敵國」為言。”

--------《閩海紀要》

耿藩原本隻有十五佐領(注:康熙年間一佐領約轄300人)和七千餘綠營兵的老底子,經過幾番與鄭軍的交手已經折損了不少,而此時清廷已派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簡親王喇布為揚威將軍分別屯兵杭州和江寧,威懾浙南閩北。出於對前有狼後有虎的不利境地的擔心,經過反複權衡後的耿精忠在吳三桂使者的調解下最終和明鄭方麵進行議和,以便可以騰出手來直麵北方的強敵。

而鄭軍方麵雖然屢屢在與耿軍的作戰中獲勝,但此時的鄭軍已不是朱成功時代動輒可以出動十餘萬的強藩了,同樣麵臨兵力不足的問題的鄭軍夾在耿精忠及在反清擁吳與保清滅吳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抉擇麵前猶豫不定的尚可喜之間,早就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如今見到耿藩有意和睦,於是順水推舟,雙方就此重新坐到了談判桌前••••••

“王上,如今本藩大軍雲集泉、漳、潮、廈,兵力日多,從東寧轉運日所不便,臣以為還應就地募餉以應所需。”原東都承天府府尹、現知思明州事、閩粵宣慰使的鄭省英是朱成功的堂弟,朱錦的堂叔,作為明鄭政權中的元老,他的話顯然很有份量。“臣已經跟楊英楊大人開列了個條陳,預備收取毛丁、梁頭兩項。毛丁即口賦,計征各縣百姓年十六以上、六十以下者,每人納銀五分。梁頭者即船稅,各船計丈尺納餉,如今思明州百船雲集,這筆收益當不少於毛丁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