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鄭之我是鄭克臧

15.船匠(兩更求票)

明永曆二十九年、清康熙十四年,正旦剛過,耿精忠便派遣少卿張文韜為使者來到思明州。隨張文韜而來的還有耿藩贈與明鄭方麵的五艘戰船,以此象征性的完成了當初耿精忠邀請朱錦出兵時所言及的“許以全閩沿海戰艦”的承諾。雙方還約定以仙遊境內的楓亭為界,以北屬耿藩,以南歸鄭軍,在此基礎上,雙方最終實現了議和。

既然北方之敵已經化幹戈為玉帛,那麽根據之前的決議,明鄭方麵便主要力量投向廣東方向。不過還沒等鄭軍主力出動,就先在廣東方麵吃了一個敗仗。因獻潮州而被明鄭方麵封為右提督、定虜伯的前潮州總兵劉進忠為了打通與漳、泉方麵的聯係主動向進駐饒平的清嗣續順公沈瑞發起進攻,結果卻一敗塗地,被迫龜縮在潮州城內死守。麵對死死圍城的清軍,一反尚可喜、二叛耿精忠的劉進忠隻能派人浮海向思明求援。

麵對不爭氣的新附軍,朱錦不得不立刻派出左虎衛總兵何佑統兵出援。何佑果然不負重托,在百子橋大破沈瑞所部及尚之信派出的援軍,迫使沈瑞投降。沈瑞投降後,朱錦依照明季的慣例,策封其為懷安侯••••••

“大公子,已經超過一旬時日了,還有十二人未曾歸營,其中還有二人是衝鋒官。”孫有勞向查營的鄭克臧報告著。“現而今營中暗地裏私議不斷,人心頗有些浮動。”

“吃不得苦中苦,哪為人上人呢,這些小子,日後會後悔的。”鄭克臧感歎著,當然這點小挫折還打不倒他,隻見鄭克爽的臉色陡然一肅,隨即大聲命令著。“來人,擂鼓、聚兵!”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鄭克臧本來就有心在節後重新安排童子營中衝鋒官和班長的人事,如今逃兵一事更是給了他一個絕好的借口,所以當一眾童子軍們強打著精神出現在他麵前時,他甚至臉上露出一絲神秘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