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伯,下官奉命從台灣調來水泥八百石、工匠二十人,協助武平伯修築潯尾寨。”
所謂潯尾就是集美,同安最大的河流東溪在此入海,形成的廣闊海灣被當地人稱潯江,潯江西岸延伸至集美已經是末尾,顧名潯尾,而集美一詞正是潯尾的閩南方言白讀諧音而來的雅稱,這兩個詞從明代開始就可以互換使用。
“二十個工匠?”劉國軒冷冷的看著麵前的工部都事。“集美與廈門高崎隔一水咫尺相望,癸卯年(注:永曆十七年,1663年)北兵從此跨海登島,如此要津之地,工部隻調來區區二十名工匠,難不成李景李大人想投敵賣主?”
“武平伯言重了,單憑二十名泥瓦工匠自是無法築砦的,但他們都是這幾年用水泥修路築橋的老手,是大匠。”雖然麵對撲麵而來的殺氣,但工部都事卻絲毫不為所動。“隻要武平伯這邊再調派些力工打下手••••••”
“隻需力工打下手?”劉國軒截斷了對方的話,直接詰問道。“這要多少力工?莫不是本帥將全軍都調給你才好。”
“武平伯說笑了,”工部都事想了想,隨意的報了個數字。“隻要調撥五百兵丁即可。”
“隻是五百人?”劉國軒擅於用間,對來自台灣的消息自然也不會不留意,這些年水泥在台灣一直是個話題,甚至去年還經他手給鄭克臧送去了八千俘虜奴工,因此見工部來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倒也不敢進一步質疑。“那幾日能完工。”
“隻要人手、貨料齊全,按照武平伯的規劃,這存兵八百的小寨,不過一晝夜的功夫。”
“那好,本官就給你一晝夜,要是屆時不能築成,休怪軍法無情••••••”
劉國軒在潯尾築砦的消息並不能瞞過清軍的耳目,同安守將迅即調集了滿蒙駐防八旗及綠營兵約四千餘人浩浩蕩蕩的殺奔過來,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一晝夜的時間,一座石質的軍寨已經矗立在海岬的盡頭---事實上用水泥製作竹筋混凝土預製板也好,充當外牆黏合塗料也好,都需要長時間的冷凝,但清軍匆匆而來原本是打算以快打慢的,因此並未帶上紅夷大炮之類的重火器,所以麵對壘高壕深的潯尾寨根本束手無策---由於擔心劉國軒的主力會聞訊跨海來援,生怕腹背受敵的清軍隻得不戰而退,卻不知道此時潯尾寨隻有一夜勞累後精疲力竭的數百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