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孫,如今東寧的學校製度是陳參政當年建立的。”前招討大將軍幕府推官,現任正四品大理寺少卿、學校司司官的陳克峻算是明鄭政權中少數能文能武的幹才,鄭克臧將他簡拔到這個位置也正是看中了他這一點。“分蒙學和太學兩級,童子八歲開蒙,而後經州試、府試和院試入太學就讀,待太學肄業後在委以官位。”
對於陳克峻介紹的這些,鄭克臧其實都了如指掌,若不是陳永華建立蒙學,恐怕他的童子營的教學任務就不會這麽的輕鬆,因此對於自己這位嶽父的超前意識,鄭克臧向來是佩服不已的,不過時移世易,隨著東寧戶籍人口的增長、拓殖區的擴大,以前區區二十八所蒙學就顯得不敷足用了。
“陳卿,新增的二十所蒙學的師範、教授都安排齊了嗎?”
“已經從來台的士子中挑選了四十人,另外從通過州試、府試的東寧本地士子中挑選了六十人。”在東寧,蒙學的師範、教授也有八品的職司和補貼,因此陳克峻並不愁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不過他們對蒙學以古六藝為宗旨還有些不以為然。”
“怕不單單是他們吧,就連原來二十八所蒙學的教授、師範們也有些不滿吧。”鄭克臧輕笑道,所謂古六藝是指禮、樂、射、禦、書、數,而這個時代流行的六藝是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因此不少蒙學的師範恐怕連數都不能很好的掌握,更不要說射、禦了。“卿要切實跟他們說清楚,射乃磨練心誌,禦乃強健筋骨,至於數,做官不知數,那就隻有被小吏蒙蔽一途了,餘可不要這樣的親民官。”
陳克峻麵露難色,鄭克臧說得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卻很難,正在他為難的時候,就聽鄭克臧補充道:“師範、教授們不合射禦,這並不打緊,餘會讓軍務司借調九十六名軍中教頭到各處蒙學任事,不過有一宗要說清楚,國朝重文輕武的舊弊本藩絕不準再重現,若是蒙學中出現教習輕慢詆毀教頭之事,卿自當嚴厲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