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好曬綢。農曆六月初六是土家人傳統“曬龍袍”的日子。
很多地方都有“曬龍袍”的習俗,但來源各不相同。土家族“曬龍袍”是為了紀念一位戰死沙場的覃姓土王。至於這位覃姓土王的名諱,有人說叫覃後,有人說叫覃燦,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定論。據傳這位土家先輩為保護本族子民,在六月初六這天被人迫害,血染龍袍,後人感其恩德,每年六月初六都會搬出衣被、書扇等晾曬,以示緬懷。
我爺爺在世時說,六月初六這天“陽氣”最足,“陰氣”最弱,而我對所謂的“陰氣陽氣”說沒有實質上的體會,唯一的印象就是每年這一天太陽特別毒辣。去年的六月初六也是如此,那天太陽特別配合,慷慨灑下一地灼熱的陽光,但我當時並沒想起那天是六月初六。
我上午下班後,到單位食堂“麻”了二兩辣乎乎的苞穀酒,喝了一碗熱滾滾的油茶湯,吃了兩個甜滋滋的泡粑後走出食堂,無意間一瞥,看見單位院牆外一個頭包白帕、身著青衣的老婆婆從屋裏搬出些紅的白的老衣老被在太陽底下翻曬。看到這一幕,我才意識到那天是農曆六月初六,怪不得太陽如此之毒。
我站在樹蔭下,手搭涼蓬,默默看著那個老婆婆。我想起已經去世的奶奶,每年六月初六,她老人家都要把那些珍藏在箱底十幾年的老衣老被不厭其煩地搬出來,在太陽底下拍拍打打,翻翻曬曬。一天過去,又顛著小腳把那些老衣老被細細疊好,依然放進她那口作為童養媳陪嫁的黑木箱子。
我小時候看見那些在大太陽底下紅得賽血、白得勝雪、花得妖異的老衣老被,聞到那種不知是木頭還是發黴的古怪味道,總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弄不明白爺爺奶奶“百年歸世”後穿上這些東西會是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