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時候,卓昭節的琵琶已經漸漸上手,寧搖碧送的“粉團兒”不愧是連卓昭粹都希奇的東西,雖然隻得一小瓶,卻極為好用,卓昭節如今指上已經不再傷痕累累,之前受傷的地方痊愈後也不留痕跡,她暗讚這藥好用,看著漸漸少了,實在惋惜得很。
隻是她也沒想到再向寧搖碧索取——一來據卓昭粹說“粉團兒”很是珍貴,二來.經過卓昭粹反複強調遠離寧搖碧——鑒於事實,卓昭節覺得,聽兄長的絕對不會錯!!!
這時候她已經開始練長一點的曲子了,謝盈脈的博雅齋沒改字號,在秋分那日重新開張,因為她不比那方老丈在本地無人不知,年紀既輕又是女子,所以齋中除了方老丈餘下的琵琶,謝盈脈做的都折了價,開張那日,卓昭節當然要去捧場,為了熱鬧,還發帖子拉了宋小娘、連小娘等同伴。
謝盈脈開張前買了兩個十一二歲的小使女,取名大環、小環,預備開張後打下手,當時卓昭節提醒她這兩個小使女連字都不認識,卻是招待不了什麽客人的,謝盈脈道是屆時自有親眷過來幫忙——到了開張之日,卓昭節帶著同伴趕到,卻驚訝的發現謝盈脈請來預備做掌櫃的,自己竟也認識!
正是屈家莊的那位伍夫人!
這伍夫人,竟就是謝盈脈來此投奔的親眷,兩人是嫡親的表姐妹,也是因為屈談還未中舉,家境貧寒,屋宇狹窄,住著屈談、伍氏夫婦再加一個老仆已經極為不便,偏偏謝盈脈又是個青春年少的小娘,實在不好與表姐、表姐夫長久同住,這才早早設法另外謀生。
卓昭節雖然隨謝盈脈學琵琶也有幾日了,但她和謝盈脈所談大抵都是琵琶,又想著謝盈脈一個青春年少的小娘子,明明有親眷在本地,卻還還獨自出來謀生,恐怕是親眷不能見容,惟恐問起來觸動她傷心事,刻意不提——倒沒想到會是這麽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