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兩個容貌秀麗、年約十三四歲的小使女衣著整齊鮮麗的走了進來,脆生生的行禮問候。
遊氏道:“左邊的這個叫阿杏,右邊的是阿梨——往後,她們就伺候你了。”
兩個小使女都是人如其名,叫阿杏的生就一張杏子臉,粉麵桃腮,齊額劉海下是彎眉大眼,眼神很是靈動,因為年紀的緣故下頷微尖,卻不顯得單薄,而是透露出一種青稚的秀美來;那叫阿梨的小使女則是圓臉豐頰,明眸皓齒,不笑時臉上也有兩個梨渦,兩個都是看著就聰明伶俐又可愛的。
聽了遊氏的話,阿杏、阿梨都複向卓昭節行禮問安,改七娘為娘子。
卓昭節打眼一看,這兩個小使女倒也投她眼緣,忙謝了遊氏,母女兩個又說了會話,赫氏就帶著管事過來請安順便說事情,遊氏看了看天色,打發卓昭節道:“晚飯你就在鏡鴻樓用吧,正好把你帶回來的東西都整理一下,放不下的先連冊子交與我,我替你收著。”
“好!”卓昭節點了點頭,與赫氏寒暄幾句,就離了念慈堂。
回到鏡鴻樓,昨晚夜裏看不清楚,今早出來又匆忙,這會才留意到這鏡鴻樓的確是翻新了許多花木,冬青、女貞、桂樹、杏樹、臘梅等等,一年四季的花木都被栽了進來,以使庭中花開不敗,兩樓之間的複道下,更是栽著一大片的杏樹,卓昭節想到昨晚卓昭瓊賣的關子,不覺一笑,問阿杏、阿梨:“複道上看的就是杏花嗎?”
如今長安的杏花才探個苞,星星點點的煞是可愛,但離花海盛景還早。
阿杏卻笑嘻嘻的搖頭道:“五娘說的那個,娘子須到複道上才能看到。”
卓昭節來了興趣,直接上了二樓,到了複道上,果然見複道上纏著絲絲縷縷在底下此刻還不容易發現的綠意,她觀察了片刻那莖葉,道:“蔦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