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一點資料:
【備注:徐壽輝其人:徐壽輝(?—1360年),一名真一,又作真逸,羅田(今屬湖北)人,賣布出身。1351年八月,與鄒普勝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利用白蓮教聚眾起義,也以紅巾軍為號。十月,攻占蘄水(與湖北浠水),他被擁立為帝,國號天完。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貧”等口號發動群眾,先後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湖南等大片地區,眾至百萬,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年打敗,蘄水失陷,退入黃海梅山中。1355年,勢力複振。1360年,被部將陳友諒殺死於采石(在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部眾歸屬陳友諒。後明玉珍追尊他為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編輯本段]列傳
徐壽輝在中國曆史上,曾是一位擁兵百餘萬,縱橫馳騁大江南北,震撼大半個中國,最終導致元朝的封建統治土崩瓦解的農民起義軍領袖。
徐壽輝是羅田多雲鄉上五堡(今天堂九資河)人,原是販賣土布的小商販,他身格魁偉,相貌非凡,為人正直,見義勇為,在群眾中享有很高威信。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北方白蓮教會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大別山北麵發動幾萬黃河民工起義,直打到大別山腳下的光山縣。對元朝統治早就不滿的徐壽輝,見時機已到,便與麻城鐵匠鄒普勝、江西宜春縣和尚彭瑩玉等人到一起,在鄂東一帶宣傳“天下大亂,彌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並於同年八月,在大別山主峰所在地的多雲山莊即天堂寨中發動起義,徐壽輝被擁戴為首領。起義軍頭裹紅巾,故稱為紅巾軍或紅軍,同時他們都信奉彌勒佛,燒香集眾,亦又稱“香軍”。
徐率領的紅巾軍,一舉攻取了羅田縣城。九月,打敗了元朝的威順王寬撤不花,攻占了圻州(今圻春)和黃州,並在水陸要衝之地圻水(今浠水)建都,國號“天完”(“大”上加“一”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壓倒“大元”),定年號為“治平”,設置統軍元帥府、中書省、樞密院以及中央六部(吏、刻、禮、兵、刑、工)等軍政機構,任命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領軍元帥,陳友諒為元帥簿書椽。鑄有銅印,發行錢幣。徐亦在圻水縣城附近的清泉師太殿上稱皇帝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