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殿下被魯國使臣說動,決定半月後和魯國聯兵攻打齊國。
先是齊王派人來請吳國相助,姬夫差答應了,後來齊國因魯國示弱求好,就停下對魯國的進攻,通知吳國不用幫忙打仗了。
魯國聽說吳王正在生齊王的氣,覺得報仇的機會到了,立刻秘密派使臣遊說吳國相助攻打齊國,吳王居然就應了魯國的請求,轉而幫著魯君打齊王。
打仗不是過家家:竭一國之力,去攻打另一個兵力強盛的大國,當然不是隨便置口氣就會去做的事情,而且吳王君臣也顧忌到這時候重兵攻打齊國,越王勾踐會不會在後麵趁機咬他一口?
魯國的計劃為什麽成功了呢?因為魯君派出的使臣很厲害!他名叫子貢,是孔子的高徒,孔子本來想親自跑這趟的,來吳越遊說夫差和勾踐出兵攻打齊國,後來子貢願意代替師傅來做這件事,反正是用孔子想好的計策,孔子就反複交待子貢幾句,讓他公費到吳越旅行去了。
孔子他老人家的智慧,當然是能把死的說活、活人說死的能耐,子貢於是就客串了一把縱橫家,不僅說動了姬夫差出兵攻打齊國,還說動了越王勾踐一起出兵。
不僅是這些,子貢從吳國出來,又拐彎去了晉國,好提醒晉王:吳王姬夫差素有野心,一定會和您爭諸侯霸主之位,您要趕緊練兵防備他!晉王感激不迭。
(以孔子他老人家的能耐,再加上他那些賢徒,想要算計吳王……反正合該姬夫差倒黴啦。)
吳王決定點兵攻打齊國,伍子胥反對無效,稱病不參戰,夫差也煩他囉嗦,不去正好……
就這樣,姑蘇城裏幾乎每家都有一名男丁入伍。富人家倒無所謂,出一兩名家奴頂上名額就了了,窮人家除了孤兒寡母的特殊情況,勢必要推出一名男子的,許多平民之家都因備戰之事籠上一層愁雲慘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