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易鼎

第十八章 大怒(上)

王守田正研究著兵事。

親兵當然是重中之重,不但要忠勤,也要有武藝,關鍵時能擋著。

記得清初,每家王府裏都養著這類甲士,數目在十數到數十之間,都是勇士,可是這等人,都是戰場上拚殺十數年培養出來,現在沒有這樣的條件。

“內政之事,千頭萬緒,已經辛苦了,軍事本不應煩擾你們處理,但是賞功卻和土地相連,這事必須和你們商量一下。”王守田凝神思考,良久,歎息一聲抬起頭來說著:“我有些章程,不過未曾統籌考慮,你們聽聽看。”

“請主公明示。”賴同玉和薛遠,按膝端坐。

王守田說著:“我親經練兵,仔細想想,這練兵也是辛苦事,體魄,武藝,軍紀,能合格者,十成中隻有六七成!”

“不合格退到田間,還是編成廂兵(後勤)先不說,這合格的就要安排——上次你說平常人家給田三十畝,我覺得不行。”

“一戶之家,自耕的話,三十畝已經是極限,再多也不覺得有奮鬥流血的需要,不利刺激耕戰,二位先生,若是勉強夠用,需多少畝?”說到這裏,王守田掃過二人。

“主公,若是耕作,每壯漢每天需用粗米1斤5兩才為基本,老人孩子婦女稍少,但是如果算上油鹽醋等,也差不多,平均每人的每月粗米數,應是50斤,一戶五人,是二石半,一年需食三十石。”薛遠想了想,說著,這是一個十分有用的數量概念,在他口中,立刻說出。

“五口之家,每家有兩個壯丁,上限可耕三十畝,水旱互濟,畝產大概在二石半到三石左右,是故善養百姓,需十畝之地。若是抽一半賦稅,二十畝方可養之。”

這樣一說,王守田立刻清楚了。

“主公,農戶田畝外,還有其它收入,紡織,短工,工匠,雞鴨等等。”賴同玉補充的說著:“二十畝,已經可善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