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伐叛逆,討伐叛逆”全軍齊聲呐喊,震天動地,高喊之後,士氣大振,連作為主帥的王弘毅,也感熱血沸騰。
看向左右,是義從軍三個衛,一千五百人。
沙成都大將張允信,接到命令立刻趕來,也是一千五百人。
顧許五百人,賀仲五百人,黑衣衛三百人。
總數實際上戰兵是五千三百人,還有千餘廂兵,其它的軍隊,都不能抽來,還有的是長策都大將赫義,雖然接到號令,卻沒有及時趕來。
就在這時,黑衣衛營正賀益誇耀武功,策馬在陣前喊話,一半是宣傳,一半實力,全鎮都知賀益神勇,隻見他策馬前行,身形筆挺雄偉,喊話的聲音,透出強烈的鬥誌和信心,所到處都惹起陣陣致敬和喝采聲,士氣為之大振。
在一處高台上,王弘毅觀看著,露出一絲笑意,下一刻,笑容轉淡,問著:“赫義還沒有來嗎?”
張攸之現在是兼職隨軍司馬,隨軍司馬是臨時差譴,相當於參謀,聽了這話,回答的說著:“尚未來。”
見高台上四下無人,王弘毅就說著:“哼,赫義這家夥還是送來報告,說是上月春服沒有發下去,軍隊還穿著冬服,行軍很困難,果是桀驁。”
張攸之何等聰明的人,卻是知道王弘毅故意這樣說,是拉近彼此的關係,笑的說著:“當今之世,牙將桀驁是常事,主公何必動怒,不過這也是看清鎮內情況。”
這種慷慨的話說完,王弘毅恢複了常態,看了看太素縣,說著:“這太素縣內情況怎麽樣?”
張攸之一進來,就獲得信任,開始處理十三司匯集上來的情報處理,雖然不插手十三司,卻也是極信任。
至於虞昭和虞良博,這次攻下太素縣,太素縣的新縣令,就是虞昭。
虞良博和張攸之一樣,是儒林郎,一人匯總處理行政,一人匯總處理情報,整理出來,交給了王弘毅,實際上起了明朝早期內閣的作用,可所謂左右手,至於軍情,都是王弘毅親自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