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裏,葉昭一字字看著從廣州轉來的霍爾律師的信,心也漸漸沉進了穀底,霍爾律師在信裏言道,英法俄等國已經在巴黎開始談判,準備結束這場戰爭,俄國對黑海擴張的努力遭到重挫。
隨信還有一份英國報紙,幾乎整篇都是克裏木戰爭的新聞,克裏米亞戰爭,創造了很多先例,電報在戰爭中被使用,火車被用來運送補給和增援,戰壕戰在歐州開始出現,世界上第一個女護士,被稱為“提燈女神”近代護理的創始人南丁格爾令野戰醫院的條件真正得到改善。
隨軍記者首次參加戰事並可以在同日將戰況報告給家鄉的報紙,更開始用攝影照片記錄戰爭情況。
這場戰事,令歐州軍界漸漸摸索近代現代戰爭理念,對於步槍、火炮的技術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但葉昭不是為西方文明更加強大的影響力而心憂,而是他知道,這場提早結束的戰事令英法可以馬上調頭來對付中堊國。
自己在看這封信的時候,想來《巴黎和約》已經簽訂,甚至英法艦隊已經鋪天蓋地的駛往遠東,
其實從自己寫給包令的密信被包令婉拒就能感覺到,英法中的戰事不可避免,本來,自己是希望神炮營能借助英法船艦奇襲俄遠東港口城市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但被包令婉拒,看來中英法協同對俄作戰成為了泡影。
第二次鴉片戰爭,從感情因素來說,自己自然不希望發生,但從另一個角度,如果沒有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慘痛教訓,國人的覺醒更是遙遙無期,曆史上,沒有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沒有洋務運堊動。而自己,卻是要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令中堊國的變革更加快,更加徹底,如同洋務運動中那樣官辦企業,是不可能令中堊國發生實質性變化的。
隻不過,中英法戰事真的爆發的話,那會不會還會發生火燒圓明園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