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七月,我跟隨爺爺的考察隊來到四川黑竹溝采集古代彝族史料。
爺爺是科學院有名的學者,精通古生物學,在學術方麵有許多重大貢獻,他和一些專業的考察隊員進入黑竹溝考察,而我作為一名大三的實習生,托爺爺的關係在考察隊打個下手,負責將他們每天的考察發現敲到電腦上,傳回科學院做分析研究。
我住的客棧是一家當地彝族人開的小客棧,很靠近大山,古色古香的,空氣很清新。
老板是個彝族小夥,名叫阿卓,臉瓜子很黑,但笑起來兩排白牙很喜慶,我沒事的時候除了和他了解一些當地風俗,更多的時候就是站在六樓的陽台上曬太陽,遙望遠處大山裏的風景。
黑竹溝由兩條南北走向的山脈夾擊而成,是一道幽深的峽穀。由於四川自古就多雨,所以峽穀裏的植物長得相當茂密,幾乎到了難以下足的地步。巨大的喬木都在極其擁擠的峽穀中競相生長,為了爭取更多的陽光,一棵棵都長得粗壯而高大,很多樹木都超過三十米,幾萬年的森林罕有人類涉獵。
看到眼前的情景,我震撼之餘,也感歎這裏的原始風貌保存之好,難怪當地人說在黑竹溝曾經看見過翼龍,也不知道彝族人的祖先是如何在這幽深的峽穀裏繁衍生息的。
和我一起留守客棧的還有一個一米九多的胖子,全名叫王淳雄,小名大雄。
他二百多斤重,皮膚黝黑,說起話來一口的京腔,鼻音很重,因為他說話比較好玩,很快我們倆成為了朋友。
這天夜裏空氣悶熱,天邊黑雲翻騰,幾聲悶雷過後,下起了傾盆大雨。
我一邊看著外麵的大雨,一邊和大雄閑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大雄問我:“你小子在看啥?考察隊這麽多年在野外,又不是沒遇到過大雨,咱們可是裝備了老美產的防風帳篷,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