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星星點點的營火,項莊忽然心頭一動,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想法!
幾乎是同時,尉繚也轉頭望向了項莊,快七十歲的老頭了,眼神卻還是那樣的犀利,顯然,這老頭也想到了什麽。
項莊微笑道:“軍師可是有了應對之策?”
尉繚微微一笑,不答反問道:“上將軍似乎也有了良策?”
項莊忽然想起了諸葛亮跟周瑜之間的典故,當下心頭一動,說道:“軍師,你我各將胸中之策寫於木簡上,然後再看,如何?”
尉繚微笑點頭道:“就依上將軍,嗬嗬。”
當下項莊命高初找來了兩塊木簡,兩人便擎出短刀各在木簡上刻好,再並舉湊到火把前一看,隻見兩塊木簡上刻的卻是一樣倆字——烽火,項莊和尉繚便同時撫掌大笑起來,此情此景,兩人不免心生惺惺相惜之感。
##########
次日,漢軍大營。
劉邦擊鼓聚將,召集了韓信、彭越、英布、張耳、韓王韓信、吳芮等各路諸侯,以及劉賈、盧綰、酈商、靳歙、傅寬、陳平、張良、夏侯嬰、李左車、叔孫通等文臣武將,由張良給各路諸侯及各營大將分派軍務。
大帳正中已經擺開一道屏風,屏風上掛了一幅地圖。
這幅地圖是張良花了一晚上的時間,請教了不少熟悉附近地形的將領士卒,又安排善於繪畫的門客連夜繪製的關於大別山的山川河洛圖。
待眾人圍攏,張良才指著地圖說道:“諸位請看,這便是大別山,項楚殘部依為地利的大別山,現如今,項楚殘部已經下了戰書,要在山中與我王決戰!我王悲天憫人,不願天下百姓久受戰火塗毒,因此決定應戰!”
“大王仁義!”各路諸侯紛紛拱手作揖。
劉邦揮了揮手,製止眾人喧嘩,又示意張良繼續。
張良點了點頭,又道:“諸位各自回營之後,當立即分派軍卒,以三千人為一營,各設將校,逐次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