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一名,就差幾十個會員點擊,就能上首頁了!苦悶中,第八更先送上吧!拚到這個份上我豁出去了,今兒就非要爭下首頁榜單,奶奶的,我就不信我這麽用力更新,你們就忍心看著老斷我兩眼淚汪汪。一句話,頂上去,我晚上就再加一更!】
這個時候,譚永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並沒有告訴張衛東自己的隱疾,而是張衛東一眼看出來的。知道了這點之後,譚永謙也不禁大大激動起來。為了他這個小時候落下的病根,西醫中醫他都試過了,甚至他爸還特意帶他去拜訪了一些武林中的名醫前輩。
久病成醫,所以譚永謙是很清楚中醫有“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手段的。其中望診就是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髒病變,特別是麵部、舌質,舌苔與髒腑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髒腑陰陽氣血有了變化,就必然反映到體表。正如《靈樞·本髒篇》所說:“視其外應,以知其內髒,則知所病矣。”
傳說中一代神醫扁鵲就是通過“望”,一眼看穿蔡桓公的病情變化,甚至最後僅僅通過一“望”就判定了他的死刑。可惜中華醫術失傳得太厲害了,譚正銘雖然找了不少武林中富有名望的中醫世家,但那些名醫前輩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神奇,像譚永謙這種隱疾,別說沒有一個人通過“望”能看出來,就連用上聞、切也隻有個別厲害的名醫前輩看出了點端倪,直到開口詢問才算是真正確診,不過也僅止於此,要說治療卻是素手無策。
但張衛東卻隻通過簡簡單單的一“望”,甚至都沒細看過他的目舌口鼻耳五官就看出了他的隱疾。要知道中醫的望具體就是指看五官,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異常,舌頭是否過紅,舌苔是否過厚,舌苔顏色是白還是黃,口腔是否有炎症,顏色是否過紅或過白等等。從這點上看,張衛東這個“望”的水準都已經能媲美神醫扁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