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知道不?也就是所謂的試兒,但凡有子滿周歲,大體上都會有這麽出戲,擺上一桌子小玩意兒,像啥子書籍、刀劍、錢幣、帳冊、胭脂、吃食、玩具等等不一而足,看周歲小兒取了啥事物來預言其將來的前途,在民間,抓周其實也就是個遊戲罷了,少有人會當真事兒,隻不過是討個彩頭而已,可這事情到了皇家頭上就不那麽簡單了,隆重自不必說了,每每還跟大位承襲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聯,一個不小心就成了眾矢之的,那可不是鬧著玩的,這不,李貞正為此事頭疼著呢。
大唐之強是毋庸置疑的,但凡華夏子孫無不以大唐為榮,李世民之能更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一代豪雄、千古一帝,那可不是說著玩的,隻不過後世人每每說起李世民的兒子們總愛用一詞兒——虎父犬子,老李同誌十四個兒子裏除了老九李治、老十三李福之外全都不得好死,按史書的記載諸子全成了狼鼠一窩,然而事實果真是如此嗎?隻怕未必罷,至少李貞是不以為然的:
一年了,來大唐已經一年了,盡管李貞早就能說話了,可因著怕露餡,卻始終不敢有啥出格的表現,平日裏總是安靜得很,不怎麽哭鬧,不過嘛,宮女們那些個閑談卻一字不漏地全都聽在了耳中,對於宮中的事兒多少還算了解了些,至於那些個兄弟們他也曾見過幾次,全都不是啥等閑之輩,無論是九歲的太子李承乾還是八歲的老三李恪、老四李泰全都是能文能武的家夥,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莫大的才華,即便是六歲的老五李祐、五歲的老七李惲也都厲害得緊,幾個年長的兄弟中算起來隻有老六李愔比較差勁,習文不成,可練武上還是很有些天賦的,沒少因此得皇帝老子的誇獎。
兄弟們都不簡單,可到了史官的筆下卻全成了廢物,這完全就是胡扯淡,當然,左右曆史都是勝利者說了算,想咋寫就咋寫唄,就李治那副被武媚娘玩成麵團的性子,哪是啥英明之輩,不過嘛,這主兒好歹是當了皇帝,若是史書上說他遠不如其他兄弟,那麵子豈不是全丟光了,嘿,那史書指不定就是李治為了突出自個兒瞎編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