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龍爭大唐

第四十三章印之爭

哈,打了小猴子,這老猴子果然忍不住跳出來了,嘿,有意思!李貞連頭都沒回,光是聽聲音便知道那個跳出來大喊不可的老家夥就是侯君集,心中早就有數,卻也沒太放在心上,兀自跪在那兒,並未有絲毫的不當反應。

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自幼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很早就成為秦王李世民的幕府,多次隨軍出征,頗受恩遇,參預謀議,是玄武門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立有大功,晉封潞國公,曆任左衛將軍、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參與過多次大唐對外戰事,至貞觀十四年八月滅高昌國之戰後,名聲顯赫到了極致,然,此後不久,剛回到長安的侯君集旋即因被人告發在滅高昌國之戰中私取財物而鋃鐺入獄,經中書侍郎岑文本上奏本求情方得脫牢獄之災,雖恩寵如舊故,但卻成了名散秩武將,再無一官半職,手中的權柄被剝奪泰半。

中華之地素來就有窮文富武之說,那些個領兵打仗的大將們在作戰之時,誰不曾私取過財物,別說財物了,便是私掠美女為侍妾的也比比皆是,別說李靖、程知節之流如是,便是李世民當初在唐立國之戰時也沒少幹這等事兒——李世民幾個寵妃大多是搶來的,大小楊妃都是如此,這本就是為將者之慣例,算不得什麽大罪名,可別人幹了沒事,偏生輪到侯君集就得下獄,這裏頭的蹊蹺隻怕外人是很難明了的,左右不過是帝王心術、平衡之道罷了,卻也無須多說。

侯君集冤不冤的李貞根本就懶得去理會,不過李貞很清楚的是:侯君集是太子在軍中最大的支柱和依靠,他一倒下,太子在軍中的發言權陡然塌了半邊天,急需有新的代言人出現,這也正是此次爭先鋒之印時,太子不惜血本,動用了軍中暗藏的多數嫡係人馬之故,可現如今卻被李貞異軍突起,拔得了頭籌,煮熟的鴨子就這麽飛走了,若是太子一係的人馬不出頭阻攔一下,李貞反倒會覺得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