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龍爭大唐

第四十五章朔州驚變

朔州,古稱馬邑,大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轄鄯陽、開陽、神武三縣,位於內外長城之間,與雲州、代州、祈州合稱邊關四州,北接大同,南連雁門關,實為大唐邊關之重鎮,有扼三關衛五原之美譽,自戰國時期起,此處就是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文明激烈交戰的所在地,自古以來戰事不斷,尤以漢朝為最,當年漢武帝首次出兵與匈奴開戰的所謂馬邑設伏就是在此州境內,朔州若失,則自雁門關前大唐邊境已無險可守,實屬兵家必爭之地。

朔州的重要性自是毋需多言,大唐火速出兵十四萬正是為了救援此州而來,然而天卻不遂人願,貞觀十五年十月十九,李貞率領先鋒軍剛抵達雁門關,噩耗便已傳來——朔州全境失守,除神武尚在堅守外,鄯陽、開陽、朔州依次淪陷,五千餘邊軍僅有寥寥百餘傷痕累累的敗兵逃回了雁門關,朔州刺史姚啟勝與城俱亡,神武縣令劉琛派人送來求援信,言明薛延陀仆固部兩萬餘眾正在圍攻神武,城破在即,請求雁門關守軍出兵相助。

朔州失守,形勢陡然間嚴峻了起來——此時雁門關守軍僅有五千餘眾,加上李貞所部的三千五百人馬,總數也不過僅僅九千餘人罷了,要想據險而守已是兵力緊張,出關營救神武就更是力有不逮了,別說這會兒朔州地區有著薛延陀的二十萬精騎,便是圍攻神武的兩萬軍馬也遠遠超過了雁門關守軍,而大唐主力部隊最快還得三天才能趕到,到那時,早已搖搖欲墜的神武必然也是淪陷的下場。

按草原部落的慣例,一旦破城必然是燒殺擄掠、無所不為,已被攻破的諸城皆是如此;況且薛延陀部雖是侵擾大唐邊境,其實並無跟大唐主力硬碰的想頭,左右不過是打著撈一把就走的想頭,此時還遷延不走,不過是等著神武城破罷了,一旦神武淪陷,薛延陀部必然不會在唐境內久留,大肆劫掠之後溜之大吉就是必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