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龍爭大唐

第一百四十七章攘外必先安內(二)

““旭日”是李貞手中的一把利刃,絕對是這個朝代的情報機構中的巨無霸,比起一起子兄弟們手中的那些個暗底勢力,諸如“響鈴”一類,隻將主要勢力放在京師的初級情報機構來說,無論是規模還是效率都強得不止一倍——由於有著“燕記商號”源源不絕的資金供應,“旭日”已經將觸角伸向了全國各地,絕大多數州,甚至許多大一點的縣都已經有了“旭日”的外圍人員的存在,便是塞外草原上也不乏“旭日”的影子,不算下屬機構所發展的外圍人員,光是能在“旭日”總部掛得上號的人員便足足有三千餘人之多,再算上那些培訓機構中待琢磨的“璞玉”,整個“旭日”的實有人數已達六千餘人之多,如此龐大的機構若是無法掌控,那等失控的局麵絕對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不單對李貞來說如此,便是對整個大唐也是同樣。

情報機構從來都是一柄雙刃劍,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那就是在為自己挖掘墳墓,這一條李貞有著很清晰的認識,為此,李貞沒少在管理機製上作文章,好在李貞前世那會兒所學的就是管理,對於如何架設組織結構倒也不陌生,早在當初下定決心要設立“旭日”之時便已經考慮過此事,為此也很是下了番功夫——“旭日”脫胎於“燕記商號”,不過除了剛設立那陣子,因著人員、資金等緣故,不得不依附於“燕記商號”外,等人員差不多調整到位之後,李貞便已將“旭日”完全獨立了出來,“燕記商號”對於“旭日”不再有任何的管轄權,兩者間隻存在橫向的部分聯係,彼此並無統屬關係,成了基本完全獨立的兩條線。

“旭日”內部的組織架構極為複雜,其組織架構是金字塔型的線性結構,可其中又有著各種的製衡機製在,並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的,總的來說,“旭日”全盤可以分成四大塊——後勤、培訓機構、行動組、內勤,這其中,後勤隻管資金、物資的供應;培訓機構隻負責人員的培訓;行動組則分為兩大塊,一塊是各地情報分支的管理,另一塊就是那些最頂尖的特別行動組,諸如“鶯組”、“雁組”等等,至於最高級別的“鷹組”隻聽從李貞一人的指令行事,其他人無權調動“鷹組”,便是身為“旭日”總負責人的納隆也同樣;內勤則包括情報的整理、分析、判斷、歸納、建檔等諸多工作,再有一條便是內部監控。這四大塊組織間彼此相對獨立,彼此間辦公的地點都不同,但又能緊密配合,組合成一套完整而又有效的情報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