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龍爭大唐

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語乃是《孫子兵法》開宗明義的第一條,自是有其道理的,所謂的察,不單是察敵,察天時,察地利,更主要的是自察,這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李貞身為大兵法家李靖之傳人,對於此道自是熟爛於心的,故此,盡管失望於安西都護府舊將們的表現,卻也並沒有表露出絲毫的不滿,甚至不曾再提過征戰之事,哪怕是到了交河,與喬師望完成了交接之後,李貞也絕口不再提及此等事宜,不過嘛,李貞也沒就此閑著,每日裏除了日常公務之外,大多數時間都泡在了各處兵營之中,對現有的四營人馬進行了個徹底的摸底排查,花了個把月的時間,總算是心裏有了底。

安西都護府按編製該有兵六營,每營千人,可因著安西之兵乃是邊軍,並不是輪番的府兵,施行的是招募製與父子承襲製相結合——不少安西兵是原山東義軍降卒之後,當年大唐平天下之際,擊潰了山西竇建德等山東豪傑之後,鑒於山東兵凶狠好戰,故此將這些降卒調到邊關充任邊軍,安西兵原本是駐紮在瓜州的邊軍,後因唐滅了高昌,遂調到了安西,依舊是邊軍,這部分官兵便是安西軍的主體,人數大約在兩千左右,都是山東降卒的後代,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但基本上都是基層官兵,中高層將佐基本無人,還有一千多地士兵乃是招募來的邊民,雖也長年在軍中,但戰鬥力卻遠不及山東降卒之後人,至於缺額的三千餘人則是因安西都護府財政匱乏,無力養兵所致。

安西都護府兵力不足是個大問題,武備匱乏又是另一個大問題——現有四營兵全都不足數,每營隻有八百人左右,騎、步各半,除了鎧甲、兵器因是兵部調配,能勉強保證之外,戰馬倒也不缺的——因安西本就是產馬之地,無論步、騎全都有馬可用,可作為唐軍步兵最犀利兵器的陌刀隊在安西軍中竟然缺編,也沒有相關的訓練,這等步兵用之於守城尚勉強湊合,一旦拉出城去打野戰,壓根兒擋不住騎兵的狂野衝擊,難怪安西軍幾次出城野戰都是慘敗一場的結局,這敗仗打得多了,軍心士氣能旺才是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