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底層的士兵有很大一部分實際是各個將領或部族首領從其它部族掠奪來的奴隸,他們在戰場上的戰利品都要交由主人來進行分配。除非立下了大功,被提拔成了將領,才有自己的財產獨立分配權,在戰爭場上他們效忠的是最高軍事統率鐵木真,在部落裏效忠的卻是各自的主人。幸運的是郭進現在大小也是個名義上的百夫長,又有鐵穀部落在背後支撐,可以有自己的財產支配權。其實他很是不喜這種不規範的私有製製度,因為這樣將嚴重放緩部落的工作效率。在鐵穀郭進弄的可不是這一套,實行了嚴格的按勞分配製度,就算是最沒身份的奴隸也有自己的私人財產。當然,鐵穀的情況特殊一點,核心部眾幾乎都是奴隸和孤兒轉化而來,對待奴隸自然要好上不少。可奴隸也是人啊,有個希望總比沒有強吧,至少這工作積極性就沒法比。這也許就是大部落的優勢了吧,通過戰爭可以彌補部落勞動效率的不足。要是換成鐵穀,那就有點受不住了。
行政的無規劃性,使得鐵木真部落的牧業效率極低,各單位之間缺乏協作,重複勞動導致了勞動力的極度浪費。就比如牧軍馬者一職,財產多的人可能是一個人放牧幾百頭牲畜,財產少的人可能一個人才放牧幾頭牲畜,為了不讓私有財產與別人混在一起,還有專門加派人手清點牲畜。大部落的利益是沒有辦法完全取代小部族的自身利益的。縱觀中國五千年曆史,有幾個人會將家族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後呢?每年為給牲畜過冬準備牧草,或是開春後分配牧區,各部族之間多多少少都會發生點衝突,雖然在明麵上的矛盾,憑鐵木真的威望可以壓製下去,但私底下的碰撞鐵木真也理不過來。長期以往,對部落的團結是極為不利的。
“義父為什麽不將所有的牲畜集中起來一同管理?”幾天來,看著鐵木真一直為該分配哪幾個部族去呼倫貝爾草原的事苦惱,身為鐵木真身邊的侍從,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裏,郭進自是不會放過這麽好的表現機會,於是他就故作好奇地提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