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漠烽煙

第八十九章 建國(上)

在信仰薩滿教的草原牧民們的心中,這種祭旗儀式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因為這種軍旗是該部族的保護神的附身之處,因此出征前要莊嚴地祈求保護神,在戰爭中保佑攻戰順利。祭旗儀式結束後,成吉思汗一聲號令,早在三河源待命的五萬精銳一人三馬,帶足了糧草,揮軍啟動(兩萬留守,以防乃蠻人狗急跳牆,舍族反撲),沿著鄂倫春人探出來的適合冬天行走的山路,(鄂倫春人是天生的叢林精靈,在山林中探路、偵察都身具一套特異的本事)攀上了杭愛山嶺向西進發。

冬歇、春牧、夏戰是遊牧民族幾千年來一慣的作戰習性。鐵木真在突襲克烈部時嚐到了打破這一規矩的甜頭,現在更是屢試不爽,準備在嚴冬時節也給乃蠻人一下子。沒有鄂倫春人避開積雪陷阱的探路本事相助,沒有郭進提供的高度烈酒強效驅寒,沒有農墾區累積兩年提供的大量糧食(兩年前突襲克烈部,光幾天喂食戰馬的糧食就能將蒙古部薄弱的糧食儲備吃個底朝天了),也許鐵木真率部穿越杭愛山脈,就不會隻損失一萬頭戰馬、幾百勇士那麽簡單了。

戰爭的勝負有時就是那麽的簡單,冬天的雪夜遮擋了乃蠻人的眼線,風嘯掩飾了蒙古進軍的蹄聲。吃飽喝足在暖活的柴火旁睡得爛熟的乃蠻人,在蒙古軍拉倒護欄,揮馬衝進帳營,燒殺射砍後才從地動山搖的馬蹄聲中驚醒。

“夜襲!”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駐屯於山下開闊地上的乃蠻軍中,倏忽響起這一連串的驚叫之聲,伴隨著這充滿惶恐之意的呼喝之聲,左右兩翼的營寨同時起火。

草原霸權的最終一戰,以蒙古軍千裏雪夜偷襲乃蠻十二萬駐軍營地為序曲,正式揭開了厚重的血色帷幕。兩萬頑固敵對勢力的兵卒悍不畏死地以血肉之軀阻擋著蒙古鐵騎的突進,仍不過是杯水車薪,就像是浪花撲向了堅固的礁石,下一刻便被擊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