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名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祈望龍抬頭出來鎮住毒蟲。所以清朝潘龍陛在《帝京歲時記勝》說道:“二日為龍抬頭日,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都人用棗糕、麥米等油煎為食,曰薰蟲。”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又有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在老百姓眼裏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還有很多地方,以二月初二為新一年真正的開始,祈望在新的一年去掉黴運交好運,所以流行在二月初二日剃新頭,甚至在這日早上起床後還要站立朝北念上三遍“二月初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來祈求新年新氣象,大行好運。
在明島湖鎮,差不多也是如此。在二月初二這一天,幾乎所有本地居民開的小店都關了門,家家戶戶不做針線,所謂怕傷到龍眼,招災惹禍;忌擔水,認為這天晚上龍要出來活動,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以免驚擾龍的行動,招致旱災之年;忌諱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再者,忌諱磨麵,認為磨麵會榨到龍頭,不吉利。俗話說“磨為虎,碾為龍”,有石磨的人家,這天要將磨支起上扇,方便“龍抬頭升天”。
隻有那幾家理發店生意卻是紅火得很,因為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選在這一天剃個喜頭,所謂辭舊迎新,圖個吉利。
阿誠六人吃了早點,便朝東慢慢向鎮外走去。一路上,許多行人也都是匆匆朝東而行,想是也奔廟會而去。而路過阿誠幾人旁邊的行人大多忍不住朝著他們瞧上又瞧,也惹得阿誠幾個很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