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滿洲第731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者違背國際公約,建立的一支集生化武器研究、生產與實戰於一身的生化部隊。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中國東北。當時張作霖已死,在內憂外患之下,東北九省迅速淪陷。然而日本皇軍的雄心絕不僅僅在於東北,也不僅僅在於中國,他想擁有整個東亞,建立所謂的“*共榮圈”。但是,由於日本國土資源貧乏,在工業原料上無法及時供應,根本應付不了傳*爭所需的巨大資源消耗。於是,日軍在尋找其他的途徑時想到了細菌武器。
細菌武器不同於傳統武器,它不需要大量的金屬、火藥,也不用大型的加工車間,一旦源病菌培育成功,便可以十分廉價地生產出來,而且殺傷力巨大。日軍就是抱著生產“廉價武器、節省資源”的想法開始建立細菌研究所的。
為此,日本統治者特別培養出了一批能夠滿足其侵略需求的科學家。當時,在軍醫學校任“軍陣防疫學”教官的石井四郎,就是這批科學家的代表。
731部隊最初選址在哈爾濱市宣化街,對外謊稱‘防疫給水部’,也就是水源淨化部隊。由被稱為日本化學戰、細菌戰計劃之父之稱的石井四郎主持建立的,故亦稱石井部隊。
因為天皇的大力支持,731部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研究設備。主要以研製生物武器為宗旨,大量繁殖鼠疫、傷寒、霍亂、炭疽等傳染病菌。
值得一說的是,日本科學家們開始在動物身上進行細菌試驗。後來,為了取得直接的效果,便索性把活人作為細菌試驗的材料了。關押在秘密監獄中的中國人、前蘇聯人、蒙古人、*人被稱做‘木頭’,也就是原材料的意思,這個名詞意味著可以被任意宰割。
其中,專門從事鼠疫研究的高橋班軍醫,經常把在押的人員關在一間透明的隔離室裏,往被試驗人員身上注射病毒,並通過觀察孔觀察“木頭”的病變情形。數小時以後,這些被試驗的人員淋巴腺紅腫,麵部和胸部變成紫黑色,皮膚呈現暗淡粉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