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石秀回來,見收過店麵,便要辭別出門。
潘公說道:“叔叔且住。
老漢已知叔叔的意了:叔叔兩夜不曾回家,今日回家,見收拾過了家夥什物,叔叔一定心裏隻道不開店了,因此要去。
休說恁地好買賣;便不開店時,也養叔叔在家。
不瞞叔叔說,我這小女先嫁得本府一個王押司,不幸沒了,今得二周年,做些功果與他,因此歇了兩日買賣。
明日請下報恩寺僧人來做功德,就要央叔叔管待則個。
老漢年紀高大,熬不得夜,因此一發和叔叔說和。”
石秀道:“既然丈人恁地時,小人再納定性過幾時。”
潘公道:“叔叔,今後並不要疑心,隻顧隨分且過。”
當時了幾杯酒並些素食,收過不提。
明早,果見道人挑將經擔到來,鋪設壇場,擺放佛像供器,鼓鍾磬,香花燈燭。
廚下一麵安排齋食。
楊雄在外邊回家來,分付石秀道:“賢弟,我今夜恨當牢,不得前來,凡事央你支持則個。”
石秀道:“哥哥放心自去,自然兄弟替你料理。”
楊雄去了。
石秀自在門前管。
此時甫得清清天亮,隻見一個年紀小的和尚揭起子入來,深深地與石秀打個問訊。
石秀答禮道:“師父少坐。”
隨背後一個道人挑兩個盒子入來。
石秀便叫:“丈人,有個師父在這裏。”
潘公聽得,從裏麵出來。
那小和尚便道:“幹爺,如何一向不到敝寺?”老子道:“便是開了這些店麵,沒工夫出來。”
那和尚便道:“押司周年,無甚罕物相送,些少掛,幾包京棗。”
老子道:“阿也!甚幺道理教師父壞鈔?”教:“叔叔,收過了。”
石秀自搬入去,叫點茶出來,門前請和尚。
隻見那婦人從樓上下來,不敢十分穿重孝,隻是淡輕抹,便問:“叔叔,誰送物事來?”石秀道:“一個和尚叫丈人做幹爺的-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