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晁蓋,宋江、吳用、公孫勝,與眾頭領就聚義廳啟請徐寧教鉤鐮槍法。
眾人看徐寧時,果是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長身體,團團的一個白臉,三牙細黑髭髯,十分腰圍膀闊。
選軍已罷,便下聚義廳來,拿起一把鉤鐮槍自使一回。
眾人見了喝采。
徐寧便教眾軍道:“但凡馬上使這般軍器,就腰胯裏做步上來,上中七路,三鉤四撥,一搠一分,共使九個變法。
若是步行使這鉤鐮槍,亦最得用。
先使人步四撥,蕩開門戶;十二步一變;十六步大轉臼。
分鉤鐮搠繳二十四步,挪上攢下,鉤東撥西;三十六步,渾身蓋護,奪硬鬥強。
此是「鉤鐮槍正法。
」”有詩訣為證:四撥三鉤通七路,共分九變合神機。
二十四步挪前後,一十六翻大轉圍。
徐寧將正法一路路教演,教眾頭領看。
眾軍漢見了徐寧使鉤鐮槍,都喜歡。
就當日為始,將選揀精銳壯健之人曉夜習學。
又教步軍藏林伏草,鉤蹄拽腿:下麵三路暗法。
不到半月之間,教成山寨五七百人。
宋江並眾頭領看了大喜,準備破敵。
說呼延灼自從折了彭圯、淩,每日隻把馬軍來水邊搦戰。
山寨中隻教水軍頭領牢守各處灘頭,水底釘了暗樁。
呼延灼雖是在山西山北兩路山哨,決不能彀到山寨邊。
梁山泊叫淩製造了諸般水炮,克日定時下山對敵。
學使鉤鐮槍軍士已都成熟。
宋江道:“不才淺見,未知合眾位心意否?”吳用便道:“願聞其略。”
宋江道:“明日並不用一騎馬軍,眾頭領都是步戰。
孫,吳兵法利於山林沮澤。
今將步軍下山,分作十隊誘敵;但見軍馬衝掩將來,都望蘆葦荊棘林中亂走。
先把鉤鐮槍軍士埋伏在彼,每十個會使鉤鐮槍的,問著十個撓鉤手,但見馬到,一攪鉤翻,便把撓鉤搭將入去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