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一路服伺張三豐,盡心盡力,張無忌除了偶爾體內爆發寒毒,倒也沒有添亂,高強輿張無忌二人近一年來關係人為好轉,從熟人也上升到了朋友階段,這倒不是說高強人性子多好,倒是張無忌是個天生的老好人。
這一路高強看張三豐愁眉不展,便知道這老道士心中憂愁甚巨。
張三豐所想正是煩心事:人入江湖,身不由己。
名利便是每人所思所想,便是遁入道觀寺廟的和尚尼姑道士道姑爺不能避免,張三豐自己是少林棄徒出身,已為少林不齒,後來又創出了武當這麽大一份家業,更隱隱有淩駕於少林之上趨勢,少林門徒雖然一個個念佛的本領高深,卻也不可能化解了心中那份怒氣。
此次上山求經,張三豐決意將那些虛名都拋在腦後,最憂慮處便是經不能得,張無忌小命堪憂,他不愧是大宗師人物,其次才想到了武當的聲威榮辱——不管結果如何,此次上少林,武當一門從此以後在江湖上,將要被少林壓過一頭了。
一路上,一老道士兩小僮子三匹小毛驢,也遇到不少剪徑的賊人,不過有高強和張無忌在,當真是省事,所有小毛賊都屁滾尿流嘩啦啦退走,張三豐連胡子都不曾動一根。
路上閑暇,高強又誠心向張三豐討教一些武學問題一一他在古墓派學的功夫,自然不會泄露於旁人,不過經常有問題思索不明。
問別人不放心,也怕別人沒有那份能耐,問張三豐,心裏就安穩多了。
張三豐一路聽著不住稱奇,跟高強說這古墓派的功夫博大精深,所傳所說有些他竟然聞所未聞,他一路上仔細給高強講解武學上地一些問題,高強也有所收獲。
少林輿武當,江湖兩大門派,地理位置卻相距不遠。
一在豫南一在鄂北,不過數百裏遠近。
數日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