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墓中尋龍
盜墓
武昌起義隆隆的槍炮聲,使中國終於掙脫了封建帝製的沉重枷鎖,進入了一個各種新銳思潮與遺風陋習激烈衝撞的大時代。民國初年的社會局勢尤其混亂,不僅各路軍閥之間的戰事頻繁,而且出現了百年不遇的&qu;北旱南澇&qu;災情,使得許多省份顆粒無收,成千上萬的人成了災民,為了能有口飯吃,更有許多人鋌而走險當起了土匪響馬,或去做倒賣人口、走私煙土、販運軍火一類缺德到底的勾當。這正是&qu;十年幹戈天地老,四海蒼生痛哭深&qu;。
常言道:&qu;盛世古董,亂世黃金。&qu;在兵荒馬亂的年月裏,隻有黃澄澄的大黃魚(金條)才是硬通貨。但在盜墓者的眼中,如此時局之下,國家的法律已形同虛設,正是盜掘古塚、竊取秘器的大好時機。有經驗的盜墓老手,當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等到有朝一日政局穩定下來之後,古董價格必會看漲,屆時再把所盜之物出手,便可輕輕鬆鬆地發上一筆橫財。
盜墓賊&qu;馬王爺&qu;和他的兩個老夥計--老北風、費無忌,就是瞅準了眼下的機會,打算趁著淤泥河附近軍閥交戰,附近村縣老百姓逃得十室九空之機,動手盜掘河畔的一處無名古塚。
馬王爺本名叫馬連城,隻因盜墓經驗豐富,做過不少大手筆的勾當,而且眼功極高,甚至有人傳說他生了三隻眼,不管地下有什麽古墓,不論藏得多深,他隻瞧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端倪,所以才得了這麽一個綽號。然而對馬王爺的本領比較熟悉之人,自然都知道他並非生有什麽三隻眼睛,隻尊稱其為&qu;觀山馬爺&qu;。
馬王爺盯上淤泥河邊這座古塚不是一兩天了,地點就在離河邊不遠的一片密林之中。時移物換,丘隴漸平,那古塚的地麵封土堆和石碑等標記早已消失多年,不是行家根本就發現不了。如果撥開那些枯黃的亂草,在半尺多厚的異色泥下,便可以瞧見一塊塊奇大無比的墓磚,墓磚的縫隙間鑄有鐵水加固,要想短時間挖開盜洞,就必須使用土炮炸出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