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大禹治水以來,世上經過了“夏、商、周”上古三代,隨後是諸侯國割據,五霸七雄鬧春秋,才引出了秦王揮劍掃六合,又使得楚漢相爭奪天下……”,這其間也說不盡有多少改朝換代的興衰變遷,直至明末八旗鐵甲入關,一舉踏平南北,定鼎了中原,滿州天子在北京坐了龍庭,免不了一番勵精圖治,好讓老百姓們休養生息,其間也曾有過“康乾盛世”,一度海內無事。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的封建統治已經腐朽到了極點,外憂內患接踵而至,朝庭對內是橫爭暴斂,殘酷鎮壓,對外則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逼得各地義軍揭竿而起,天下大亂,其中以太平天國運動持續時間最久,規模最大,徹底撼動了滿清王朝的統治。
太平天國起義從粵西爆發,迅速席卷了大半個天下,當時世上無事日久,兵甲懈怠,大清帝國的軍事力量,早已不能和當初八旗入關之時相提並論,由“八旗”和“綠營”組成的正規軍久疏戰陣,根本難以應對大規模戰爭,皇帝不得不下旨——由各地官吏主持招募團勇,籌建新軍,以此禦敵平亂。
其實早在當年鎮壓“白蓮教”的時候,朝庭就早已感覺到力不從心,經此開始大舉興辦團練,用官府控製下的地方武裝取代官兵作戰,象清末比較有名的幾支新軍,諸如“湘軍、淮軍、楚軍”等等,皆是借著團練出身,營中兵勇或是父子兄弟,或為同鄉同族,怎麽打都打不散,所以戰鬥力極強。
單說那馬天錫,本是區區一個知府,就因為組建團練平寇有功,才被朝庭破例升為巡撫,他不僅深通為官之道,更是滿腹滔略兵機,其家又出身於當地根基深厚的名門望族,實有呼風喚雨的能為,但他在朝中卻沒有什麽依靠,要放在太平歲月守文的時節裏,可並非是有真本事就能夠平步青雲擔當重任,象馬天錫這種在朝中沒有門路的官吏,頂到頭也就能混上個臬司、藩司,至於巡撫、總督之類的大吏,可就連想都不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