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雁營”出戰在即,張小辮酒後帶著手下哨官們聽個說書人“講古”,講的是一段《撒豆羅刹江》的說話。
原來那說書先生看出張小辮命數奇特,知道他惹了大禍在身,而且還要連累靈州城裡的軍民人等,不分男女老幼,都得跟著一發死個盡絕,就算是雞犬貓狗也留不來一條,隻是此事非同小可,他也不敢直言相告,故此託借當年的一段故事加以點撥,但說書人講的事情,與張小辮所遇之事肯定是不相幹的,隻有其中的道理相通。
所謂“書不在厚,有味則馨;言不在多,有理則重”你要問“說書人”講的這個理是什麽理?他正是想告訴張小辮:“從來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隨你小子現在使盡英雄,早晚有一天宿債相償,凶神惡鬼必定會找上門來,到時候再後悔可來不及了。”
可是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張小辮雖然隱隱聽出些意思心中也覺得頗不安穩,但他骨子裡認定自已絕非凡夫俗子,榮華富貴、飛黃騰達多是張三爺命中注定所得,哪裡肯信這說書人亂嚼舌頭。
張小辮眼珠子轉了兩轉,又想生死總有命,富貴都在天,反正張三爺本就是窮光棍一條,無非憑著偷雞吊狗的手段,勉強度日過活,想來能有今日光景,也合著“否極泰來”之理,天為寶蓋地為池,人生在世是混水的魚,受用一天,就得一天的便宜。
說書先生偷眼相觀,見那張小辮仍舊是一副全然不以為意的坦然模樣,知道對牛彈琴了,心中隻是冷笑,抱拳拱手尊諸位:“今日有幸伺候列位爺台一段說話,也算是咱們有緣,咱這說書之人,隻不過是憑著耍嘴皮子賺錢餬口,無非講些個風月,談些個異聞,圖個好聽罷了,自然做不得真,其中如有疏漏怠慢之處,還望官長老爺們海涵,奈何這良辰短暫,美景易逝,再長的故事終有個了局的時候。”說罷他就推說時辰已經不早了,命侍童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