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盜墓手記

二 野外考古

好了,現在容我仔細介紹一下自己吧!

我大名朱恒淮,祖籍在甘肅,爺爺一輩的時候逃荒到了淮南。一九五九年我出生,說來也奇怪,雖然我家裏人都目不識丁,卻給我取了這麽奇怪的一個名字,使得我從小我就被同齡的孩子嘲笑。我一直納悶,問家裏人,他們也一問三不知,隻說是按照祖上留下來的規矩取名字。這個名字的謎團,直到後來我去唐山參加地震搶險的時候才解開,那是在我救出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後,她問我的名字。

事先說過,我的名字很怪,她聽說了我的名字後,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反應,什麽豬很壞?豬很好啊,肉可以吃、皮……等等不一而足……

那個女人則是單手撐著下巴,問答:“你老家在甘肅?”

我點點頭回答:“後來遷到了安徽淮南。”

那女人淡淡一笑:“原來如此。你其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後裔。”

“啥,我家還能和皇帝老子掛上關係,邪門了!”

“明太祖朱元璋他們一家取名字很有規律,擬定了二十個字,每個字為一世。幾世孫初生,由宗人府依據世次順序取雙名,雙名中的前一個字即太祖所取,後一個字則必須是一個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則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如‘火’為朱元璋孫子輩命名所用偏旁。朱元璋有個兒子封在甘肅。他的後代以‘瞻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運,凱諫處恒隆’為派字命名。我聽說你的名字有恒字,又有水作偏旁,就知道你是朱元璋的肅王一脈了。”

我恍然大悟。

我非常佩服那個僅僅比我大上幾歲的女人,後來地震搶險完畢,我隨軍隊又返回駐地,對於她的印象,漸漸如風化的珍珠,消失殆盡。可惜,我甚至連她的名字都來不及一問。

我當過兵,別人把當兵視作一個有前途的行當,我卻把部隊當作家一樣。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就遇到了天災人禍的三年大饑荒,連號稱“蘇湖熟,天下足”的魚米之鄉也有餓殍,更不用提十年九旱澇的淮河流域了。家裏人相繼因饑餓、浮腫病過世,孤零零地丟下我一個人,平常靠著鄉親鄰居的救濟,吃百家飯才勉強活下來。到了一九七三年,命運之神在拋棄了十幾年後終於再次招手。村支書見我實在可憐,當時村裏又沒有適當年齡的男子,而且我家三代貧農,就在參軍指標上推薦了我。於是一個十五歲的瘦弱少年,穿上寬大不合身的綠色軍裝,剃了光頭,在村裏人的歡送下登上了去異鄉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