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
一聽到我說到這個地點,眾人都不約而同地在口中念叨這個詞匯了。
北邙山,對於在此的幾個人來說,估計除了文痞餘求雨以外,都非常熟悉。那北邙山又叫作北芒、邙山、北山、平逢山、太平山、山,東西橫亙數百裏,在中國七大古都洛陽的北麵,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北邙山山勢雄偉,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東貫洛陽城而過。立墓於此,即圓了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風水之說。而且在北邙山地表以下數十米處的土層,滲水率低、粘結性能良好、土壤緊硬密實,王劉葬於北邙山,其後王侯公卿多選墓地於此,就連朝鮮半島的百濟國國王在客死他鄉後,也選擇了邙山為自己的安葬之地。唐代詩人王建說“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白居易則問“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俗語道:“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皆源於此北邙山自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現存有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曆代名人之墓。
既然都是墳墓,盜墓賊出身的胡建軍和王老自然不會陌生,這裏墳墓眾多,倘若有念頭去盜墓,便如黑瞎子進了包穀地。滿眼的包穀,叫人眼花繚亂,都不知道從何下手了。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果然是好地方!”
那文痞餘求雨人品底下。不過才學確實出眾。隨口就吟出一句詩來,這點我萬萬做不到。他見自己地計劃失敗。當即改弦更張,腦子動得倒是飛快。說道:“王老,此去尋找曹操墓,必要我前去。不是我吹牛,我對各地各時的墓穴,都有深刻的研究。”
王老皺皺眉頭,還是沒有理他,而是徑直對我問道:“朱教授果然不愧為哈佛的名教授,一出手就顯出不凡身手。教授。那麽此次尋找曹操墓穴地重任,恐怕要全部壓在你地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