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麵積之大,比得上宮內的殿宇,中央六根金龍之柱紋雕。
首先是上座,隻設四席,自然是楊宣凝、王後宋玉致、貴妃商秀?、還有一個就是靜妃沈幽蘭。
其次,能被安排到殿堂的賓客,當然是極有分量的地方人士,不過,內閣並沒有派人前來,就算如此,也設了二十四席。
侯希白入內,他一身青衣,手搖折扇,舉手投足之間,就有一種文采風流,倜儻不群,瀟灑自如,形成了他卓爾超凡的動人氣質。
“侯公子請進。”
女官上前迎接。
宮裏之衣,本來就以美質為上,此時又是夏天,更是輕薄,束腰低胸長裙,束出盈盈一握的纖腰,以及雪白的肌膚。
這些麗人,天生麗質,顧盼間雙目眸光流轉,當下就使侯希白大歎,直接拿出扇子,毫無顧忌的就畫了起來。
這些麗人,各持、琵琶、橫笛、腰鼓、貝等樂器,奏出悠揚音韻。
沒有多少時間,宋魯也來了,二人都知根知底,都報以笑容,相互他施禮問好。
又過了片刻,東溟夫人單美仙人和單琬晶也自上來,二女雖是母女,看似姐妹,都可以歸為絕色之流,也自交流幾句。
按照習慣,宴前,是允許大家交流一番,作為主人的楊宣凝隻會最後才出來。
因此沒有多少時間,又有一個三十餘歲的儒者上前。
“原來是王先生,今日能遇,當是有幸。”
宋魯上前,施禮說著。
王通,字仲淹。
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王隆,曾於隋開皇初,以國子博士待詔雲龍門,向隋文帝奏《興衰要論》七篇,“言六代之得失”。
頗為隋文帝所稱道。
王氏家學淵源深厚,所以王通從小就受到儒學的熏染。
《中說.立命篇》有“夫子十五為人師”的記載,可見王通少年時即精通儒學,學問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