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官自認學了一個月的詠春,從最初的小白到後來明白原來詠春是這樣:天底下任何武學都殊途同歸,萬物皆破,唯快不破,而內家拳法首先練習的不是速度,而是行氣。就拿同樣的紮馬步來說,外家功的馬步需要的是持之以恒,馬步練完還需煉體,將身體各個部位鍛煉到最佳狀態,才開始學招式,再往後就是日複一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專挑惡劣季節猛練。而內家拳紮馬步雖然重要,但不用那麽長時間,一般兩月即可,之後便開始學習招式套路,在套路中鍛煉自己的肌肉達到所能承受的最佳狀態,但並不求突出,這就是練外家功的人肌肉發達,而修習內家功的人確實肌肉內斂,若是說練內家拳的柔弱,那就大錯特錯,內家武學將就一個氣,氣走全身,氣到拳到,拳到氣合,什麽是氣,也就是武俠小說中的內力,當然飛天遁地那是傳說,但修習內家功夫的人往往百病不生,長壽百歲。再說一個相反的,外家拳剛猛無可厚非,可修煉的人若是上了年紀,大都會遭反噬,渾身的肌肉以及脛骨變得鬆軟脆弱。
而無論內家拳還是外家拳,都講究一個速度,外家拳是通過反複刻苦練習來突破自己出招速度,而內家拳則是一遍又一遍的順著套路練氣,到最後當緩慢的一招一式成為一種潛意識的時候,在禦敵之時自然就會瞬間反應出招。楊文官打了幾乎一個月的木人樁,每天出拳至少上千次,雖然緩慢,但已經在腦海中形成意識,如今欠缺的就是體內的氣海以及實戰經驗。
楊文官衝到一名惡漢麵前,眼見對方舉棒揮來,身子很自然的向右一側,右手化掌為拳,斜斜的向惡漢嘴巴衝去,正式詠春中的近身攤打。
“啪”
“哎喲!”
楊文官一拳打上去,惡漢的半邊臉都腫了起來,這一拳力道用的足夠。楊文官見一擊得手,頓時興起,看到惡漢彎腰捂著臉,左腿快速出擊,狠狠的踢在惡漢的膝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