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入聊齋

第四十三章:半麵

陽光熙熙,春天終於漸漸顯露出了一些嬌媚的眉目,有鳥語,有花香,令人感到一種懶洋洋的適意。

陳劍臣正在上課,聽主持書法的劉老夫子講筆畫要義。

劉老夫子已是花甲之年,人瘦,頗高,穿一件洗得發白的袍子,精神矍鑠,他念的聲音也很有節奏感,抑揚頓挫的:

“字如其人,應正不應歪,宜挺不宜散,有骨氣,精神其中……”

陳劍臣很認真地聽著。

在這麽多門功課中,他最喜歡的便是書法。書法乃六藝之一,一來很是重要;二來也符合陳劍臣的意趣。

——但這個位麵的所謂“六藝”,卻不是陳劍臣所記得的六藝,而是把“禮樂射禦書數”,改成了“經禮樂德書數”。換掉了其中的“射禦”,也就是鍛煉身體的兩項。簡單地說,就是文風靡靡,在讀書人眼裏,練武的都是粗人,入不得流,故不可稱為藝。

這也是朝廷兩極分化,統治天下的一個得力手段。

陳劍臣是過來人,自是看得明白,隻冷眼觀看,該怎麽幹,還得怎麽幹,鍛煉身體,每天必行。

除此以外,他就擇藝而學,其中的“經禮德”大都乏善可陳,假大空居多;而“數”對陳劍臣來說小兒科都算不上,幾乎不用理會,那麽,剩下的“樂書”就是重點所在了。

“樂”者,包羅歌舞,詩詞等;而“書”其實包括了書法和畫畫兩大類。

陳劍臣前世對於書畫就有一定的興趣,隻是所學不精,穿越而來,倒正好修習研究一番。況且,《三立真章》裏對於書畫也有要求,子曰:“潑墨顯力,以筆傳神。”在“立言”境界,核心的神通正氣,都需要通過筆墨來表現出來。

眼下,陳劍臣凝練出了正氣,已入道,達到立言之境,不過目前僅處於入門階段,前麵的路,還遠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