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入聊齋

第五十章:對話

(繼續如饑似渴地求三江票,有的趕緊投呀!)

時近黃昏,夕陽正西下,染得半天紅霞,十分肅穆莊嚴。

“向晚意熏熏,蕭蕭登險峻;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吳文才的誦讀聲就在這般環境下傳出來,恰好和當前的意境映襯,眾人聽著,心頭有莫名的感觸流動——

好詩!

尤其結句,雖然簡單樸實,似乎隨口而出,信手拈來,卻表達出了一種人生哲理,能引起諸人的共鳴。

那明華書院的幾位先生更是露出了驚訝之色,麵麵相覷,根本想不到陳劍臣竟能寫出如此經典的一首五絕。

他們嘴裏不由自主地反複咀嚼著這四句詩,越想越不簡單,其中那淡淡的感歎憂傷,倒似是飽經滄桑者的胸懷,不像是一個年僅十七歲的少年秀才所能寫得出來的。

隻是事實擺在眼前,由不得他們不信。

如此,也隻能用“妙手偶得之”來解釋了。

“好詩!”

卻是聶小倩率先鼓掌,隨即就是一片浪潮般的叫好聲。

這般熱烈反應,把個吳文才顯得進退不得,頗有些尷尬,心裏卻是恨極:萬萬沒想到自己給對方下個絆子,沒絆倒陳劍臣,反而成就了他的聲名。

在天統王朝,文風鼎盛,時文經義是一重,詩詞歌賦卻是另一重,往往一首好詩做出,便能用很快的速度傳遍大江南北,廣為天下知。而有些不善經義的詩人,為了有個好前程,也會苦心費神地做出詩詞來,交給權貴閱讀,以求得到賞識。沒有門路的,甚至會在坐船,或者在其他適當的時候,高聲朗讀自己的作品,如果恰好被“伯樂”聽到,同樣會得到引薦的機會。

現在陳劍臣做出這一首五絕,相信不用多久就會傳遍開來,為人所津津樂道。眼下,他自然成為了“紅人”,被一群清雪學院的女學員簇擁著,要他繼續作幾首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