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盜賊和法師,在王子倒下之後性格變化了好多......難道這也是劇本裏的設定?”
——坐在校長身旁的教導主任這樣問校長。
“這大概是為了表現‘人的兩麵性’吧!”
校長隻能以己身的知識來判斷,
“人一出生,就是個矛盾的個體,既然有壞的一麵,就一定有好的一麵——就像那名粗俗的盜賊,他也有文明的時候;而寡言的法師,也有能言善辯的時候......我想寫劇本的人也是為了表現這種矛盾,才刻意去誇張的表現這種轉變,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向我們說明一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矛盾論!一年級三班的同學真是用心良苦呀......”
舞台上的風雲突變,讓一向精明的校長閣下也開始說蠢話了。
不過大多數觀眾認同這種改變——
“那名醜王子終於下台了,剩下的這兩名盜賊與法師,雖然都說不上英俊,但是比起那名王子來,要好得多!”
“就是就是,看看這兩名男生,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他們就是在一年級三班與四班的籃球對抗賽中大出風頭的兩人!”
“那個法師,好像叫做李奇......那盜賊......好像姓邢......”
......“這個是......怎麽回事?”
舞台上還有一個人不明所以然,他就是扮演“公主”的羅傑,因為李奇並沒有將計劃告訴他,哪怕他是女主角。
在李奇的心目中,羅傑永遠是個迂腐的人,這種人雖然老實忠厚,卻沒有任何的創造力,所謂“豎子不足與謀”,就是這樣。
“怎麽辦?怎麽辦?怎麽辦?”
這個時候穿著公主裙的羅傑還在後台,並沒有到他出場的時候,可是他卻為接下來的演出擔心了——
“劇本全亂套了,要怎樣演下去才好呢?”
他不斷的撓著頭。
“別撓了,假發會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