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午時,天氣漸熱,三個人也不回家,便往樹蔭底下的石桌邊一坐。蘇三的飯,有玉兒從不遠處的酒家買來;公孫老兒也有家人把飯送到,都很豐盛。
周老頭卻準備要蹭二人的飯菜,擠到石邊,大模大樣的坐下。
也不是一次二次了,大家也不計較這些。三人小酒一倒,小酌了起來。
閑談之中,聽說蘇三過幾日要去教書的話,周老像是來了精神。
“就你這樣的疲懶性子,讓你去做先生,豈不是害人?是哪家學院的院長,瞎了眼睛,才讓你去做先生的。。”
周老並不知道蘇三的名氣,街市裏的傳聞,恐怕也很難到他這種人的耳朵裏,否則此時,他說話的語氣,恐怕是暴跳如雷了。
公孫老者似乎比周老更貼近普通的生活,他倒是聽說過有關於蘇三的一些傳言。隻是他很難把那些傳聞與眼前的蘇三聯係起來。
相比較而言,他還是比較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見為實,在他眼裏的蘇三,一副風輕雲淡,萬事在胸的智者模樣。言談之中,妙語連珠,妙趣橫生。有時,短短數語之間,便有寓言深入的智言,就是那張口就來句子,也總能引人深思。
似這樣的人物,要去教些小孩子,可不像周老說的那麽不堪,倒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想來,倒是他這不喜歡解釋的性子,一眼看穿世情的無為心境,恐怕才是造成那些流言蜚語的根源吧。
說起蘇三的性子,也確實是疲懶了一點。似乎在詩文上造詣頗高,可言談之中,卻似乎並不擅長經書,就是史書的涉獵,也稍嫌淺薄。一味地喜歡鑽營釣魚之類的奇巧事物,可惜沒把心思花對地方。
現在聽蘇三說起要教書的話來,也不去理會周老的批駁,反而問道。
“既轉了性,有沒有打算科考的?”
老者說這話,當然是規勸的意思。日日的呆在一起久了,老人自然多了一層勸年輕人向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