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問道章

第四十五章 藏器

四月,天氣漸熱。

葉州,州城。

一處小院落內,段玉與葉知魚、郭百忍再度聚首。

“大哥……你總算回來了!”

此處宅院也是段玉之前秘密準備的落腳點之一,院子不大,卻很是清靜,一株鬆樹鬱鬱蔥蔥,已有百年樹齡。

葉知魚原本正在盤膝打坐,見到段玉到來,欣喜無比地上前迎接。

“嗯,回來了!”

見到兩人無恙,段玉也鬆了口氣。

“公子!”

郭百忍此時從另外一間廂房出來,見得段玉錦衣木冠,大袖飄飄,腰懸一黑色刀鞘,雄姿英發的打扮,不由也是眼前一亮:“好一個武秀才!”

此世重武輕文,武功名考到秀才,便可賜田三畝,刀一把,還有見縣官免跪等特權。

實際上,就是比照文秀才待遇而來,並且更加重視。

到了這一步,便可堂而皇之地佩刀上街,一般捕快衙役不敢招惹。

“雖一路有著波折,好在沒有意外……另外,我隻是個假秀才,一查就要露陷,不過正有意讓知魚你去給我捐一個武監生出來……”

段玉一笑道。

這武監生,就類似異世的國子監學生。

明清兩代有規定,未入府、州、縣學而欲應鄉試,或未得科名而欲入仕者,都須先捐監生,作為出身,往往並不就監讀書。

《明史.選舉誌一》有雲:“入國學者,通謂之監生。舉人曰舉監,生員曰貢監,品官子弟曰蔭監,捐貲曰例監。”

這武監生,實際上就是個虛名,但在此時卻也有些特權,比如佩刀上街等等。

最關鍵的是,可以考武舉人!

在這方麵,弄虛作假並無絲毫意義,因為武舉人或者武進士出路大多在軍隊中,若是個草包遲早死在戰場上。

所以弄個武監生的功名很簡單,有錢便可以。

類似一些地主老財,花錢買個捐生,隻是麵子光鮮,好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