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道修行者

第39節 經典既明精神出

邵延待林韻柔走後,取出《樂經》來閱讀起來,地球上《樂經》傳說亡於秦焚書坑儒,而現在卻看到真正的《樂經》,對一個國學愛好者來說,有什麽比這更好的獎賞。

儒家有君子之道,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之說,邵延有幸看到《樂經》,才明白《樂經》的內容實為“三位一體”,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樂經》實是國家祭祀大舞正樂,其形式莊重,實為禮先,其記載內容實分,歌、舞和樂三種。歌,指具有明確祭祀內容的樂章,即有歌詞的歌曲;舞,指在祭祀儀式中的形體表現,即舞蹈;樂,則是指“金石以動之,絲竹以行之”的樂隊所奏樂曲,承載歌舞伴奏又有讀力演奏的段落,即純樂曲。整體說來,樂舞屬於承載著樂德、樂語,並以樂舞形式整合為一體者,是用於國家最高祭祀活動中的經典樂舞。

邵延腦海中好像回響起那洪鍾大呂的音樂,眼前浮現出那宏大莊重獻祭於天地神靈和祖先的舞蹈,果然一股先民的走向文明,屹立於天地間,創輝煌文化,好一幅入華夏者是為華夏,出華夏者是為四夷的文明史。

此種感覺,此種體會不覺在心內形成一種能鎮四海,蕩邪魔的精神,邵延手一動,一卷畫軸在手中浮現,中有無數先民,為生存而與天鬥,與地鬥,與野蠻鬥,種種祭祀,種種歌舞,帶先民出野蠻,走向文明,又一動,畫軸虛影消失,一尊大鼎影子浮現出來,上麵繪雕剛才林林種種,又一幻,化為一口大鍾,同樣浮雕呈現各種情景。

邵延心又一動,一聲滄桑的鍾鳴從邵延手中響起,邵延知道,如果再遇到五陰那種天魔之法,這一聲鍾鳴,就足以破開其種種幻象;如在煉心路上,此聲出足以喚醒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