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奔跑的感覺
在八九十年代,世界男子短跑項目最大放異彩的幾人無外乎是卡爾-劉易斯,邁克爾-約翰遜,莫裏斯-格林,多諾萬-貝利這些超一流的選手。
黑人在田徑項目上的天賦論基本也是在這一時期逐漸被公認,這些頂尖的短跑選手取得的成就不用多說,但在九十年代的亞洲,同樣也有一位十分當時引起了轟動的選手。
日本短跑運動員——伊東浩司。
這就是嚴凝方才第一時間想到的人。
在中國田徑短跑還未崛起,短跑雙子星還在成長的這個時間點,日本就代表著亞洲最高的短跑水平。而在日本的眾多短跑選手中,今年剛剛退役,告別跑道的伊東浩司則是一麵標誌性的旗幟。
1998年在泰國曼穀的亞運會,伊東浩司創造了10秒整的亞洲紀錄,當時消息傳出來,幾乎轟動整個亞洲。
不算服用違禁藥物的本傑明-約翰遜,伊東浩司曆史第三十位跑到或跑進10整的選手,這不但對於此時日本短跑項目是一種鼓舞,此時全國百米紀錄還是10秒17的中國短跑也是一個清晰的前進方向。
嚴凝現在都記得當時《田徑》雜誌裏寫的那句話,“伊東浩司在曼穀亞運會上創造的10秒整的亞洲紀錄,是足以讓人口名列世界第一的亞洲振奮的事情。雖然10秒大關內的風景更精彩,但畢竟伊東浩司為我們傳來了第一聲叩門聲。”
而伊東浩司的技術特點就是中後半程的速度保持能力極為出色,他的絕對速度並不是特別快,但保持速度的能力十分逆天,在很多比賽中,到了後半程往往會給人一種越跑越快、越跑越順暢的感覺。
葉欽方才給嚴凝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前半程葉欽跑得平平無奇,甚至可以說很差,跑動姿勢暫且不說,就是起跑和加速都看不出多少爆發點,但過了五十米之後,似乎就跑著跑著,節奏越來越好,動作變得十分順暢,速度也才剛剛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