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練萬歲

第九十二章 超高強度訓練

教育訓練理論認為:人的某種素質或能力的提升,隻有在需要這種素質或能力到達極限的相應環境和條件下才能訓練出來。在此之前,李戴隻是將這當做教科書中的一段論述,而親身參與到林飛翔的訓練中以後,終於知道了這句話的含義。

李戴現在回想起來,之前在體育大學當助理教練的時候,那種訓練強度簡直就像是幼兒園過家家一般,而省舉重隊的訓練強度和國家隊比起來,差的也不是一丁半點。來到國家隊後,李戴曾經一度為國家隊的訓練強度而吃驚。

林飛翔口中“強度更大的訓練”,已然讓李戴感覺到了震撼,這種訓練強度,已經超乎了李戴的想象,李戴甚至產生一種懷疑,林飛翔身上也帶著個外掛係統,所以才能夠承受的了這種強度的訓練。

這是真正的達到了身體極限的訓練,不僅僅是對運動員身體的折磨,更是對運動員意誌力的一種考驗。

望著林飛翔一次次的累倒在地,虛脫般大口的喘息著,然後又從地上爬起來,再次投入到訓練當中,李戴相信,換做是其他運動員的話,肯定不會有林飛翔的這種堅持和毅力,說不定早就放棄了。

“果然啊,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林飛翔當年能夠打破世界紀錄,靠的也不僅僅是天賦,他的努力,他的意誌力,以及他經受住的這種訓練,都不是常人能夠忍受的了的。”李戴望著林飛翔,心中不由得感歎起來。

此時的林飛翔已經不再是單槍匹馬的訓練,他已經找回了狀態,國家隊當然會為他提供最好的訓練資源。丁繼海教練重新回到林飛翔身邊成為他的主教練,同時還來了一名訓練教練和兩名陪練。

競速運動中的陪練是比較辛苦的,因為在訓練中經常要使用“比賽法”,所謂的比賽法訓練,就是像正式比賽一樣,陪練和運動員一起起跑,跑完全程,一直到衝過終點,這麽做是為了營造對比,讓運動員對自己的速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如果隻有一個人跑的話,很容易產生所謂的“速度障礙”,運動員自己都不知道跑的是快還是慢,自然也就談不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