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李戴的經驗,如果能夠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的水平,能力都在150以上,如今這五名運動員,能力值全都在100以下,這就說明他們距離國家一級運動員還有很長的距離。
在鉛球項目上,國家二級運動員的達標成績是12.50米,而一級運動員則需要16.20米的比賽成績,兩者相差了3.7米,這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水平差距。
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這個成績是以標準鉛球的重量來計算的,標準鉛球重7.26公斤,也就是16磅,而青年級的比賽裏,U20級別所用的鉛球是6公斤的,U18級別偶爾也會用6公斤鉛球,但絕大多數是使用5公斤鉛球。
“能力值都不到100,天賦也很一般,哎,這大概是我所訓練過的,最差勁的運動員了。”李戴心中難免升起了一種失望的情緒。
但在訓練工作上,李戴卻沒有半點的馬虎,即便是他所訓練的這五名運動員水平不高,而且天賦也比較一般,可李戴依舊很希望可以訓練出成效。
鉛球的訓練屬於田徑項目中比較基礎的一門訓練課程,很多地市在中考的時候就會考到鉛球這個項目。李戴這種運動訓練專業出身的教練,鉛球的訓練是必學的內容,所以在鉛球專業訓練方麵,難不倒李戴。如果換做是馬廣義外甥那種運動員非科班出身,就未必能夠應付的了鉛球的訓練了。
李戴並沒有馬上開始訓練,李戴這次是獨當一麵的主教練,所以他首先要做的是了解這五名運動員的水平情況。
李戴先來了一次隊內的小測試,讓五名運動員輪流上陣扔鉛球,通過這種方法,李戴也大致了解了這五名運動員的實力到底如何。
望著成績單,李戴臉上露出了無奈的表情:“這偵測器還真準,就這個成績,也對得起他們不到100的能力值。”
隊內測試賽,每個人有六次機會,而最好的成績竟然沒有超過14米的,絕大多數的成績都在13米左右,這距離一級運動員16.20米的達標成績相距甚遠。